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年度总结

在这即将过去的2009年,我:

1. 通过了qualify考试
2. 买了一辆车
3. 修了大约10门课,都通过了。读完了大约10本书,其中八本是金庸小说。
4. 田野实习2次: Ge111b 在Salton Sea,Ge101 去了北边的Owens Valley
5. 开会3次: 6月的COMPRES,9月的SCEC,12月的AGU
6. 回国一次。全年大约飞行距离13000+4000*3+ 5000=30,000miles(地球周长4000×3=12,000 miles),
7. 和小满一起去了Yosemite National Park,经历了大约5次左右的5级地震。
8. 去过了美国的前三大城市(楼房,楼房!)。

大概如此,希望明年更好,继续努力。

12.31夜
@Chicago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我们清华现在也不可以从网上下了”

先说一段子:

Q:你走在中关村北大街上,突然被一个抱小孩的阿姨缠住,问你要不要毛片,怎么办?
A:告诉她:“谢谢你,不用了,我们清华可以从网上下。”

==================

最近的一个新闻是BTChina被关掉了;还有传闻说VeryCD也要从良改做SNS网站。前者我寒暑假的时候用来下过游戏,后者因为几乎是理工大唯一不封的P2P网站,给我(以及其他一些难兄难弟)在北美的无聊生活带来了无尽欢乐。现在他们都要被封掉了,我谨慎猜测可能有人很快也要疯掉了。

不过今天琢磨了一下这事,觉得仿佛和另一件事能扯上关系:

年初的时候,国内的wow换了代理商,从九城换到网易。结果因为这个,版署和文化部大打出手,官司一直打到现在。版署挺九城,文化部挺网易。现在还没个结论,国内的同学们除了免费玩了一个月wow以外,现在还在继续刷各种火星副本,没法玩新的内容,因为审批总是不过。

网络游戏以前是烫手山芋根本没人管,结果到了现在,三五个部门抢着管,原因还是:审批能拿钱,还不少,一个游戏几千万肯定是有的,而且游戏要能继续运行,代理商就要不断上供,钱就这样源源不断的来了。网易不但花重金抢了九城的代理权,而且还拜了新的山头,保护费不交版署了,改交文化部。这样一来,不但九城立刻断了主要收入,版署的金库也缩水了,于是两个机关开始掐架,一直掐到现在。只是苦了玩游戏的,像我现在还有几十块钱的点卡存在国内战网里面,一直没得玩。

机关掐架不能真刀真枪打,还是要靠公文来纸上谈兵。版署和文化部掐架也是,每个机关手里都有一张一样的神符,两家就靠自行解读这则语言模糊不清的符来给自己争正统地位。这则神符里面的第六段第八行如是说:

在电影、音像制品、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方面,明确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职责统一由文化部承担,电影管理职责统一由广电总局承担,音像制品管理职责统一由新闻出版总署承担

就为这一句话,版署和文化部吵了几个月了,现在还没分晓。不知道背后两家公司送了多少钱。不过现在我猜他们好像发现新的金山了:国内下BT的人比战wow的要多,而且,战wow的都是合法的,交过点卡钱的,封这个会闹事,官老爷底气也不足;下BT的,明摆着都是非法的不想交钱的,不然就不会“仅供学习使用,请于下载后24小时自动删除”了,官老爷封起他们来心中还能油然而生一种造福人类的使命感。

我猜封BT这事以后会这样发展:

各个衙门才不管你下BT是为了学习科研还是为了看毛片发泄欲望。他们要做的只是把各个大站点抓在手里,然后,交保护费的下载站,就是合法的;不交保护费的,就是非法的。于是,为了凑保护费,我猜很多下载站会开始会员按流量收费,额度也不高,可能类似于wow 4000分钟30块钱这样。但是无数人凑在一起就是不小数目了。交不起保护费的网站就是非法,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不是现在提供毛片下载可判无期么?

于是乎大浪淘沙,交得起保护费的网站就合法了。大家就交钱下载了。但是至于下载的东西版权到底怎么样,也许几个衙门良心发现,从保护费里拿一点给各个电影公司或者是音乐公司;不过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保护费网站要交,版权如何,衙门不管,毛片盗版随便下,反正电影商音乐商告一下,官老爷继续跳出来敲一笔竹杠走人,剩下的事情电影商和下载站慢慢耗吧,官老爷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只是可怜了我等文化贫乏猥琐男,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如今公务员。

12.8,宅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对话两则

1.

我室友詹老师边做饭边感慨:“xxx(今年来的新生)天天中午在系里面吃汉堡。我们当年也很忙,可是也没有忙到要天天吃汉堡的地步吧!”

我:“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哪里卖汉堡。”

2.

詹老师:“你看了《2012》没,咋样?”

我:“这部是一部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电影。它告诉我们:身为一个理工大学生,要么在2012年之前赶紧毕业,要么就是死路一条。”

注:影片中,Pasadena在电影开始后15min左右掉进深渊,没留一个活口。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石头记

前一段收到系里面邮件,说是一个珠宝批发商,经常给我们系提供样品。现在他们做活动,破例给学生零售各种稀奇古怪的石头(以前只批发不零售),还在批发价的基础上搞半价,不过只有一天。我想了想,好歹咱也是搞矿物这一行的,不如去看看好了,于是就拉了实验室师兄一起去。

去了以后才发现系里面的女生,女staff以及女faculty去了不少,还都拖家带口,要么是手里面抱着满满的大盒子,要么是脖子上挂了四五条项链。我们实验室的人从老板到学生都去了,果然是矿物学实验室。不过我没她们那么能挑,于是就捡了一些看起来比较有趣的东西。

先看到一条萤石项链和一个挂坠,颜色很不错,有紫色和绿色的。萤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是一种很好的光学材料,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小的色散。可惜光学萤石做的镜头太贵了。我记得信阳北边的一个镇叫明港,就产这种矿物;不料后来看标签,这条萤石项链果然是made in China。我拿去结帐的时候,恰好碰上老板。她倒是很开心,因为紫色的萤石是Illinois的州石,而她是Illinois人。

这是一块菊石化石做的碗。菊石是一种软体动物,和乌贼之类的有些关系。这块化石是4亿年之前的,被人挖出来,然后被人沿着菊石壳的形状雕成对数螺线的形状,最后磨成心型的盘子。我觉得很有意思,就买下来了,居然只花了10刀。那个地方居然还有大量三叶虫和鲨鱼牙的化石卖,也是十刀一个……

然后是一块Aqua aura 水晶。这种水晶就是把普通的水晶那来,喷一层金粉,再用特殊的方法烧一下,就有了一种漂亮的天蓝色。那个地方还有大量的紫水晶卖,一块就几块钱,不过我没有拿。

还有一个水晶球/蛋……好像从事星座研究的人需要一个这玩意,以及一副塔罗牌。这个水晶蛋里面均匀分布了不少细细的线,我拿着看的时候,恰好碰到系里最资深的矿物学家,据他说,这些细线有可能是二氧化钛造成的位错。不过话说,水晶这玩意,长得和钻石很像,都是透明的,但是地球里面超多。这次还见到了很大的长得很均匀的水晶晶体,我猜有几十公斤,不过我买不起就是了。

最后是这块神奇的石头……

我在排队结帐的时候,有个JPL的人问售货员“你们有陨石么?”售货员说:“有!不过就剩一点了”于是就拿出一盒这种其貌不扬的石头,似乎是197x年掉在俄国的。我恰好站在旁边,就顺手拿了一颗。看到石头上标了个“2”,我以为是两刀一块,想来这石头不是很美观,应该比较便宜吧。没想到结帐的时候,老板说:这玩意,两块钱一克!称了一下,价钱比前面所有的东西加起来还贵10刀。早知道当时就选一块小点的了。这是一块C5球粒陨石,其中包含不少斜方辉石的成分,这恰好是我研究的矿物;和我同去的师兄倒是想买一块石铁陨石作为留念,因为那种陨石能反映他所研究的核幔边界的成分,只是一直没找到,可能找到了也买不起。

令我失望的是,拿着陨石回来向我室友显摆却被吐槽了。他说这个和我们这边沙漠里的石头差不多,他随便去捡一块也可以拿来骗人。虽然我承认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考虑到成本,还是让我感到很不爽。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这石头虽然长得丑,但以后可以拿来唬人,说“天上的星星都可以给你摘来”之类的。

Friday, October 30, 2009

R.I.P., Dr. Tsien.

今天听说钱学森先生去世了。虽然不会有很多人了解他是不是“造原子弹的”,或者发过什么paper,但是很多人在中学时代可能引用过他毅然回国的例子作为应试作文论据,然后其中的一些以后可能会更加关注他在195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一切都过去了。是非功过,还是留给别人评论好了。Millikan 前方的国旗可能会暂时降下,但Guggenheim Building前面的乔木依然长青。

Thursday, October 08, 2009

解决了一个关于Mossbauer谱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疑惑于以下问题:为什么Mossbauer谱可以看到晶格的四极分裂(quadrupole splitting),却看不到偶极分裂(dipole splitting)。今天请教了达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微观粒子来说,除了质量,电荷等物理量之外,还有宇称(parity)这样一个物理量。宇称对应一个宇称算符P,该算符的本征值是1或-1. 也就是说 P|Phi>=|Phi> 或者 -|Phi>.

我们讨论原子核的各种态,比如基态,激发态等等,其实讨论的是原子核的本征态。本征态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宇称(应该和这个核是费米子还是玻色子有关)。但是接下来遇到一个问题:偶极算符在宇称算符的本征态下的平均值是0.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原子核的时候,因为看的是宇称算符的本征态(这个和测量有关),所以偶极算符作用上去看到的总是0,也就是看不到偶极。既然看不到偶极,那么自然晶格电场的偶极和核的偶极不能耦合,没有耦合就没有能量差,于是就没有偶极分裂可见了。

这完全是一个量子过程,但是我个人觉得也可以翻译到半经典电磁理论上去:因为原子核只能带正电,所以不会有偶极。虽然原则上来说,梨形的核(这个反例是kingcythia同学提出的)是可以展开成电单极和电偶极,但是其电偶极分量不稳定,是一个振荡态,会随时间不断改变方向,于是其偶极分量的时间平均是0,于是我们的实验手段在核里看不到偶极。所以用Mossbauer谱看,只能看到电四极分裂,看不到电偶极分裂。

最后说一下宇称。我们都知道李政道和杨振宁得过炸药奖,但很少有人了解他们得炸药奖的工作: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以前人们认为宇称这个物理量,和电荷,质量,能量以及动量一样,是满足守恒律的。李杨二人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弱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与核beta衰变有关)可能不满足宇称守恒律,然后由吴健雄等人观察钴60的衰变从实验上证实。之后又有好事者提出电荷宇称的联合反演也可以不守恒,但是现在似乎普遍认为电荷-宇称-时间反演还是守恒的。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国庆随感

最近事情很多很乱,不过今晚一冲动,还是去Central Recreation Room和大家一起看阅兵了。一开始想着看完阅兵就回去准备Oral,后来听说北大新生组了一个方阵,就坚持看完了。一群校友眼睁睁的盯着屏幕,可惜最后只有红色校旗在一个镜头里面一闪而过。相比之下,某个紫色的校旗倒是非常明显。

一开始先看到是升旗,然后大家自觉起立对着电视唱国歌。后来阅兵的时候也没怎么有人说话,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感觉和以往的聚会都不是很一样,总之还是很安静的。

虽然之前无数人都对这个所谓阅兵大典有负面的看法,最后我居然还是耐心看完了。回家想了想原因,就算是小时候,也没这么认真看过任何电视,看来是我太寂寞了。

既然现在唯一的身份证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那么还是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地球物理事业蓬勃发展吧。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一个晚上能自由开心出门和朋友家人一起吃夜宵以及畅快聊天的地方继续生活。

PST 9.30 夜

Pasadena 宅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丁香

我在校内网上更新状态:“研发新型排骨汤,闻起来仿佛有印度味”。堃堃评论说:“印度人招你惹你了”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在超市里买八角,茴香等等调味料准备炖排骨。不幸发现了一种包装上有歪歪扭扭南亚字体的东西,上面隐约带着一个“香”字。我以为是印度产的茴香,于是就买了。买回来发现另外一个字的样子和“茴”字的四种写法都不一样,赫然是个“丁”字。我想,反正这玩意就是调味料,不管了,于是和八角一起扔进排骨汤里面炖,然后我家就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南亚风情。幸亏排骨的味道还行。

后来出于好奇,去wiki查了一下,然后发现丁香是一种印尼的香料,但是印度也种了不少。我隐约记得高中课本上还有人写诗赞扬女生像丁香来着——从丁香的气味来看,该诗人未免太重口味了。不料在wiki丁香页面的最后又发现一行小字:“木犀科丁香属的植物一般也被俗称为丁香花”。链过去一看才发现此丁香非彼丁香也: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丁香是阿三大姐,有一股类似咖喱的味道;木犀科丁香属的丁香是传统中国萝莉,淡雅羞涩,“象征着年轻人天真无邪,初恋和谦逊”。

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邮政法

一条不是很多人关注的新闻:邮政法据说很快就要实施了。据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同城快递五十克以下、异地快递一百克以下由邮政专营”。

这仿佛是说:从今往后申请出国的同学们,要么把申请材料做的厚一点,重一点,要么就多找几个人合寄,要么就想办法在申请材料里面包两块石头;不然你们就只能用EMS或者挂号信或者航空平信了。

不知道经常用淘宝的同学有什么感触。另外就是像本文男主人公这样的人估计有很多要面临再就业的问题了。

以下来自网易评论:

网易山西大同网友 [来自“被自杀星球”的过客]2009-09-10 05:20:15 发表
我从淘宝买过很多东西,无一例外都需要快递直接到家。有一次,卖家所在的城市只有邮政能送货上门,邮政价格高,但是算了算还比其他卖家的货便宜,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有选择了邮政。结果四天后货到了,时间还凑合,不过邮政打电话告诉我自己去取,虽然那个快递本应该是送货上门的。我说我的那个快递是到家的,邮政工作人员说他们忙,要么今天自己来取,要么过三四天他们再送过来。我花了12元去邮政取货,又花12元打的回家,算算帐还不如买其他家的货。

网易广东清远网友 ip:59.32.*.*:2009-09-23 07:07:54 发表
昨天寄盒月饼从广东的清远到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特快专递,邮费121。5
那月饼才108元,以后EMS还是别找了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一道有趣的物理题目

据说这是一道商学院开设的物理课的题目
=============================
发信人: Mirages (海市蜃楼), 信区: Oversea
标 题: 同志们,来做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21 00:35:33 2009), 站内

请问
An electron is
a. particle
b. wave
c. 以上全部
d. 以上全部错误
e. 以上全部

波粒二象性谁都知道,我觉得这道题应该选c

不过我们小mm他们老师非说选e,解释了很多logic的问题,为啥选e阿。。我咋觉得e自相矛盾阿
=========================

看了半天,终于看明白了:

首先,C和E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其逻辑实质不一样。C=A+B,E=A+B+C+D。

然后,老师出这道题,只是想表述在波粒二象性的前提下,电子既可被看作是一种粒子又可被看作是一种波然后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但又既不是经典的粒子又不是经典的波的这样一种复杂而纠结的情况。

话说能想到这个逻辑关系真是不容易,商学院的物理老师,真是难为您了!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磁单极子

最近无数人在各种blog,bbs以及SNS网络上分享消息,说磁单极子被发现了([12])。水木上某天好像还有人因此上了十大,原因是他挖了一个坑,声称学电子的和学通信的可以洗洗睡从此不再念书了,因为“磁单极子被发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要被推翻了”。

但是其实这两篇Science都是标题党。他们发现的不是真空中独立的磁单极子,而是固体中的一种准粒子。这个准粒子是由若干自旋拼成的,而自旋只是相当于非常小的磁偶极罢了。也就是说,这个磁单极子可以看成若干磁偶极的组合。考虑到我们见过的磁铁也都是若干小磁畴的组合,你也可以等效的把它看作由很多北极磁单极子在一头,南极磁单极子在另一头构成的组合体——只不过没有办法把它们分开罢了。

然后,这两篇Science即使在物理上也没有什么新意,因为原理去年就被人提出来了。下图是其原理图。这两篇文献的意义是第一次在实验中观测到了这种效应。当然实验上做出来了,也许对以后自旋电子学的发展有好处。
C. Castelnovo et,al. Nature 451, 42-45 (3 January 2008) | doi:10.1038/nature06433;

我觉得磁单极子被发现在国内很受重视的一大原因是:高中物理课本上专门提到了这个概念,并配了一张简洁优美的插图解释超导环探测磁单极子的原理,而且还不是考试范围。大家总是对八卦的事情感兴趣——至于磁单极子真的被发现了以后,到底有什么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如何修改,那就不是打酱油的范畴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还是很期待有人发现磁单极子的,这样公众对物理学的兴趣也许会提高些吧,这样我这部分靠骗经费吃饭的人也许能分一杯羹。

最后说一句:文中磁单极子的概念纯属炒作,但是探测的手段:中子散射却是一件非常精妙的技巧。中子没有电荷,穿透性极强,但是却有磁矩,可以探测磁场的细节,是一种很有用的手段。另外中子还能被声子散射。如果能巧妙运用中子散射的手段,应该能探测到固体中更多的奇异现象。

Friday, September 04, 2009

真相党

==========================
发信人: bbhare (兔宝宝),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林徽因的八卦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Sep 5 01:22:05 2009), 站内

说点林徽因的八卦

林徽因的女儿考大学,第一次考上的是北大,林徽因大怒,差点没气死,觉得有辱门风。

结果女儿又复读了一年,第二次考上了清华,林徽因才转怒为喜。
========百度百科==========
小儿子梁从诫 因为梁思成和林徽因 佩服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故起名从诫   梁从诫
 梁从诫,1932 年生于北京,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及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 ) 创办人,现任会长。  
1950-54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  
1954-58 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1958-6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1962-69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1969-78文化革命期间下放江西某“五七干校”劳动,  
1978-88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办《百科知识》月刊,曾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  
1989年开始,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以及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1993年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活动。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  1995年曾获日本和韩国媒体授予的“亚洲环境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2000年12月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 “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2002年  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3年 获第二届“母亲河奖”表彰他在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卓越贡献。  
2003年12 获中央电视台十大“年度法治人物”。 
2004年9月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  
2005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长女梁再冰 因其祖父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 为继承祖父之志 故起名再冰 
 梁再冰是林徽因在1929年生的第一个孩子,她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担任新华社记者,曾与丈夫于杭一起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多年,1991年退休 
==========================


ps: 继续翻原文,发现已经有人贴了。

Monday, August 31, 2009

山火

我们这起了山火。昨天去看电影,看到窗外的烟柱有几公里高。感觉Pasadena像被原子弹炸了一样。

详情可以看这里,动画可以看这里这里这里

另外就是哈勃曾经工作过的Mt Wilson Observatory 据说要被烧了。这里是卡内基研究所的一部分。球系以前也是卡内基研究所的一部分,后来被密立根整个吞并到理工大来。当然我猜这个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不会比同在山顶上的电视塔也要被烧了来的大。

Sunday, August 16, 2009

一个问题

今天做实验的时候想到的:

我们都知道(在不计超导和超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很好的。但是仅就导热性这一个方面来说,钻石和类钻石共价化合物(比如氮化硼)的导热性居然能达到银的3~5倍。据说没有瑕疵的合成钻石是导热性最好的固体。

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热导率)很好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但是钻石是共价晶体,其导热性如此良好一定和其中声子谱有关。这个倒是容易解释:钻石很硬,其中声子运动速度很快(钻石中的声速即使不是常态下固体中最快的也差不多了),那么热传导就会很快,或者等价的说法,热导率很大。这个问题似乎是解决了,但是我现在关心的不是这个现象。

在每个晶胞超过两个原子的晶体里,声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光学模(optical mode),一种是声学模(acoustic mode)。区分光学模和声学模的方式似乎是看色散关系,小波矢k下如果角频率趋近零就是声学模,如果不是就是光学模(?);然后每一种似乎都有横波和纵波两种。于是我们就有光学横波,光学纵波,声学横波,声学纵波四种声子(也就是四种振动模式)。声学纵波只有一种,声学横波有两种,剩下的3N-3种(N是固体中的原子数)模式都是光学模。

测量声子谱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拉曼和红外两种方法了。红外的信号比拉曼强很多,但是只对电偶极跃迁敏感。我大概知道红外能测出来光学横波,似乎不能测光学纵波。但是我现在很好奇红外有没有可能测出来声学横波。另外一个,我想知道拉曼谱是不是全声子谱都能测出来(我记得不是,似乎有一些振动模式拉曼也测不出来),如果不是,什么样的声子拉曼测不出来呢?

我觉得我学的固体物理都忘光了……sigh。等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把这篇文章更新一下。

Friday, August 14, 2009

空中飞人

又一次飞到Chicago。至此这个暑假已经飞了将近9000 miles了。这次做完实验回去就可以超过10k miles。

感慨下,卖命不容易,真折腾。接下来还要熬夜两晚上。

谢谢孙冰同学邀请我去看Air Show,可惜这次老板发飙了,临时改变计划要加班,去不了了。

PS:今天从机场到Argonne,路上那个出租车司机跟我讨论了很久用Ubuntu好还是Fedora好,然后我发现他扔在车上的杂志都是些Linux杂志。我觉得LA的出租车司机不会有人有这个水平。

Saturday, August 08, 2009

顿悟一则

以前经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

“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

接下来便是什么“衣服可以换,手足不能断”之类。

今天突然意识到:我时不时能在街上看到手足有残障但是穿着衣服的人,但是迄今为止还没见过裸奔的。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Wednesday, August 05, 2009

No Room For Young Man|小无所依

整个故事从我的朋友令森在5月某日很兴奋的跑到办公室跟我说:“这次你没抽到学校的房子,而且还在WaitingList上排倒数”开始。于是我像围观别人的八卦一样跑过去看WaitingList,然后发现我在全校340个有住房需求的单身研究生里面排到第322名——照以前的经验,这个排名足以保证我在10年1月从国内回来之前不会排到学校的房子,也就是说,房子问题将成为我这个暑假的一个大问题,但作为一个懒散的宅男,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远远没有写完所有作业,应付完所有考试,象征性的准备一下qualify,上网灌水以及出去(流)浪来的重要。我最初的打算是,抱起我的睡袋搬到楼下实验室住,系里有洗手间/有冰箱,电炉,案板以及专人打扫的厨房/有一个可以洗热水澡的单人淋浴/有线及无线网络,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宅男的个人生活问题,而且每个月节省600刀房租。老板也一度同意了,还热情的提出了一些提高生活质量的建议;但是后来还是只同意我暂时住,因为太多人听说我的打算后,都打算搬到实验室来常住。

于是这个暑假就在网上各种闲逛中进行了一半。其实我不是没有尝试找房子:我找了一个还可以的,然后因为有一个访问学者似乎比我更需要那个房子,我就让给她了。之后我的打算是在之前的寝室赖到7月31号Deadline然后被人赶走,暑假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反正能赖很长时间”,然后由于思维的惯性,直到7月20号我的想法还是:“我似乎还能赖很长时间”。所以在7月20号我收到学校housing最后通牒,通知我赶快打扫房间准备搬出去不然就把我的东西全部ooxx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再加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赖的几天里,房子的各种灯泡烟雾报警器冰箱空调全部出了问题,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上网查了一下WaitingList,我惊喜地发现已经排到318了——318号同学是物理之花,我知道她肯定不会要那个房子的,因为她搬家了,而且是我帮忙搬的;再加上我知道有几个朋友最近转学了,似乎我一定能排上学校的房子。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还存有一丝美好的幻想,希望有单身研究僧研究尼能早日脱光喜结良缘,这样就能光明正大搬出去而把房子留给我。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上午9点打电话到学校housing,打听排到多少了,然后每天都得到消息:对不起,还没有轮到你,现在你的情况还没有确定。直到最后一天,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们,他们告诉我:你的情况已经基本确定了,最近没有人退房,我们觉得你还是赶快搬走吧。

由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要去Berkeley做实验,我必须在7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把家搬完。于是我在周末开始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塞进箱子,用各种手段抬到办公室,然后把搬不走的东西扔掉。在把房间清空以后,我和室友又想办法把厨房和卫生间的地板用强力氧化剂彻底清扫一边,擦了一遍冰箱,烤箱和微波炉,用吸尘器把各种地毯,沙发以及别的有毛家具彻底拖了一遍。当把这一切全部干完以后,我和室友躺在沙发上,心里想的是:出去吃饭吧,别把那么干净的厨房又弄脏了。

于是周日的晚上我是在地板上睡得。第二天7点就起来,稍微又整了一下,等housing的人来检查。9点一个大叔翩翩而至,在房间里转了一圈,然后说:我觉得还是不够干净,可能要罚你们一点钱。我说:无所谓了,我们已经尽力了,打扫房间的时候我们把不知道哪一年的头发都扫了出来——那根头发时间是如此的久远以至于都半透明了。然后我很悲凉的拿起了睡袋,走出了房间。在我踏出大门的那一霎那,我想起了我室友昨晚睡觉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去退钥匙的时候,别忘了告诉housing,让他们来修一下冰箱和冷气”。

我把最后一个箱子拖到了办公室,然后去housing交钥匙退房。离开办公室之前,我去联系了一下维修部门,告诉她们我以前的房间电灯冷气什么的都坏了,需要人修。正在聊天的工作人员看了我一眼,然后问我:请问你是resident么?我说,我刚把钥匙退了。然后她们告诉我:对不起,你不是resident,没资格申请维修,让你室友来吧。

于是我就退散了,到办公室开始查邮件,然后发现housing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大意是:刚刚有个家伙来退房,于是现在我们有一个空位,你恰好在WaitingList上,请问你还要不要那个房子?要就快来签合同。于是我很兴奋的给他们打电话,说:我还需要房子,请问是哪一间?他们告诉我说,是430-104号房间。

这是我刚刚退的房间。

于是我就过去签了合同,拿回了我刚刚还的钥匙。然后找维修部门申请把电器修好。工作人员还在聊天,我把钥匙拿出来给他们看,说,我是resident了,现在能不能申请维修房子呢?然后她们告诉我:噢,我们现在申请维修都是上网填表的。你回去填表就好了。我真的很想和她们吵架,但是还要去赶飞机做实验,于是我就又一次退散了。

这个过程就是这样,现在我刚刚算是搬回来。有一个还能住一年,而且能把各种行李往地上乱扔不用担心被罚款的房间的感觉,真好。

8.5

于Pasadena,宅

Friday, July 31, 2009

Berkeley见闻录

1. 这辈子去过一次NYC,是去玩;去过三次Berkeley,一次去玩,两次去玩命;去过两次Chicago,每次都玩命……

2. 今天我们发现我们用的X-光终端防辐射铅门不是密封的,可以看到里面。考虑到:1,被里面的X光照到了会死;2,这边天天做实验的工作人员都还活着,而且还要接送小孩上下学,我们还是继续镇定自若做实验了。

3. 理工大的某书店分类标牌摘抄:

--------------------
| Physics |
| Astrophysics |
| Particle physics |
--------------------

--------------------
|Science and Society|
|Feymann |
--------------------

Berkeley的某书店标牌摘抄

-----------------
|Metaphysics |
| |
-----------------

-----------------
|Science |
|Mathematics |
|True Crime |
-----------------

说实话我很欣赏这个分类。

Friday, July 24, 2009

苦瓜问题

最近天气很热,某夜和我室友一起做饭,计划炒一个苦瓜下火。在切苦瓜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切苦瓜都是垂直长边切的,而我室友切苦瓜的时候,刀和苦瓜长边是有一个大约45度的夹角的。

我们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好奇,于是决定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索,希望能籍此提高我们的做饭水平。

我室友首先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以下的假说:切菜的过程是为了增加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菜受热越均匀,熟的越快,而斜着切苦瓜能够增大比表面积,因此有利于把菜做熟。

我起初并不同意这个说法:为了简化起见,我不得不假设苦瓜是1cm×1cm×10cm的长方体。假设我们每刀都能把苦瓜切成0.1cm厚的片,那么取极端的两个情况,垂直长边切,能把苦瓜切成100片,每片表面积2×1cm^2,就是200 cm^2;而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平行长边切,能把苦瓜切成10片,每片表面积2×10cm^2,同样也是200cm^2。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一样的,半定量的角度看,斜着切苦瓜并没有很大好处。

我室友觉得既然角度为0和90度的情况下,得到的比表面积一样,那么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介于0和90之间的角度,使得在这个角度下,切苦瓜的比表面积最大。我想了一下,认为在苦瓜无限长的情况下,即当侧面面积以及边角的苦瓜片相对每一片最大的两个面的面积之和是高阶小量的情况下,假设每一片苦瓜厚度一定,可以证明:任意角度切苦瓜,所得苦瓜切片的总表面积一样。证明过程如下:假设苦瓜的长度为L(L->无穷),横截面面积为S,每一片的厚度为w,切的角度为\theta,那么,每一切片的表面积可以视为2×S/cos(\theta) (忽略高阶小量),而总共能切的片数是L/(w/cos(\theta))=cos(\theta)×L/w片,两者相乘得总表面积=2×S×L/w为一定值。亦即:当苦瓜片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所得的总表面积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情况只对无穷长的苦瓜成立。

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更精细的计算复杂度俨然上升到超过我们水平的地步,也许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工作者,我觉得这件事可以用实验的方法解决:我们取两根苦瓜,一根直着切,一根斜着切,然后放在锅里焖5min,取出来尝一尝哪个更好吃就行了。但我室友对此有异议:他认为,仅从”好吃“这个属性来看并不能定量,而且不同人口味有不同,不能反映统计上的涨落。我认为对此的解决方法可以是:我们申请一笔经费,卖100根左右的苦瓜,50根横着切,50根斜着切,苦瓜片分组分别焖3min 5min 10min,然后拉着全系的志愿者吃一个星期的苦瓜,用统计方法确定公认的苦瓜的味道与切的角度的相关性。这个实验比复杂的理论计算简单,而且从原则上是doable的,虽然在全系范围内找志愿者吃一个星期苦瓜比较困难,但是全校范围内应该还是能找到一些的。唯一的问题是,学校食堂可能不会批这样一笔经费。作为实验物理学工作者,我对此表示无能为力。

当然这个切苦瓜的问题最后还是在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下得到了解决: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切苦瓜的过程,发现决定苦瓜切片厚薄的主要因素是:每切一片苦瓜,左手往后退多少。假设手后退的分辨率是一定的,那么,当切片角度\theta=arctan(b/L)(b是苦瓜垂直投影短边长度,L是苦瓜长边长度)的情况下,切出的苦瓜片最薄。假设苦瓜越薄越容易熟,那么在这个倾斜的角度下切出来的苦瓜最容易熟。一般来说45度切片只不过是一个在切片难度和切片质量下作出的妥协。同时,这个结论只在刀平面垂直于苦瓜最长边的时候成立。这个讨论终于有了结果,对此我们感到很欣慰。

为了表示庆祝,我们迅速按结论把苦瓜以尽可能大的角度切片后炒了。但是因为刀工太差,切片厚薄不一,而且因为讨论消耗过多能量结果变得很饿的我们急着想让它早点出锅,最终没有能够把苦瓜炒熟。整个晚餐在大家边嚼略微有点发苦的苦瓜,边自我安慰说:“半生的苦瓜有营养”的过程中结束了。

July 25

于Pasadena 宅

Wednesday, July 22, 2009

一个神奇的城市,一本神奇的杂志

准备高考的时候,在一份发行不久就被文化部查封的,纸张颜色是黄色,内容和纸张颜色差不多的报纸影响下,我们班上的女生曾经畅想过将来要办一份“兼具布尔乔亚情结和波希米亚风格”的现代,噢,是后现代时尚杂志,内容大概包括诸如“穿过热干面雾气的你的脸”,“罗山大肠汤:前世,今生”以及“贤山夜未眠”之类。我曾经隐晦地暗示她们,她们打算办得是一种装13杂志,但是主编大人愤怒的斥责我:她们要办的不是装13杂志,是有品位有内涵的装13杂志。但是考虑到这份杂志的成本,以及定价“怎么着也不能比《读者》低吧”,还有来自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以及班主任“自习课不要说话!”的压力,她们还是默默得自动退散了,并且决定大家凑一下,用省下的晚饭钱继续买一份小黄报。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人类在进步,社会在evolve,大家的品味和需求也在逐渐被leveled up。在经过了6年之后,终于,在信阳这个神奇的城市办起了这样一份兼具消费主义和理性思辨风格于一身的中产阶级杂志,作为一个目睹这一切从幻觉,不,是理念变成现实的人,我泪流满面。

在这本杂志的发刊词中,主编大人写道:

1,办刊宗旨:发现你的城市。

2,《今信阳》是一本兼具消费主义和理性思辨风格于一身的中产阶级杂志。但我们摈弃小资情调,载负着宣传信阳的使命。我们讲述信阳人的生活方法,那些故事和细节;我们讲述的又会成为外地人的谈资,我们提炼并描述让任何人爱上信阳、留在信阳的诱惑。我们的杂志会成为外地人一次性看透信阳的窗口。


这份杂志有明确的读者群:外地人,也许这就导致了这份杂志卓尔不群的风格:通篇不是只有广告,而是还有一些隐形广告。至于讲述的内容,我查了一下本刊对Chrome支持非常差的电子版,发现除了富有煽动力的大字标题诸如“怀旧在左,信阳向前”以及“羊山的前世今生”之类我能看清楚之外,别的字都看不清。不过这一切并不影响杂志的时尚性。毕竟,读者看的不是杂志,是品味

当然白璧微瑕。作为一份有内涵的时尚杂志,他们除了又一次的抄袭金主任的《信阳话六级考试试题》以外,每期的封面女郎也都是一个人,这一点让宅男,内涵众以及2D党感到很不爽。也许有朝一日我们看到新的封面女郎后才能意识到:这主编又换女朋友了。

Sunday, July 19, 2009

"坏人一个没死,好人死了一个"

——哈利波特6观后感。

7.19 于Pasadena,宅

Wednesday, July 15, 2009

新西兰地震

就在岸边(似乎不到20公里的样子),7.8级,相当于唐山地震

有可能引发海啸,但是还没解出震源机制。

bless

=======================

Earthquake Details

Magnitude
7.8 (Preliminary magnitude — update expected within 15 minutes)
Date-Time
Wednesday, July 15, 2009 at 09:22:33 UTC
Wednesday, July 15, 2009 at 08:22:33 PM at epicenter
Location
46.100°S, 166.300°E
Depth
33 km (20.5 miles) set by location program
Region
OFF WEST COAST OF THE SOUTH ISLAND, N.Z.
Distances
161 km (100 miles) W (281°) from Invercargill, New Zealand
219 km (136 miles) WSW (237°) from Queenstown, New Zealand
326 km (202 miles) W (264°) from Dunedin, New Zealand
866 km (538 miles) SW (229°) from WELLINGTON, New Zealand
Location Uncertainty
Error estimate not available
Parameters
NST=037, Nph=037, Dmin=319.2 km, Rmss=1.46 sec, Gp= 65°,
M-type="moment" magnitude from initial P wave (tsuboi method) (Mi/Mwp), Version=1
Source
West Coast and Alaska Tsunami Warning Center/NOAA/NWS
Event ID
at00764975

========================

Update: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地震台数据差了不少……按新西兰本地地震台说法,只有6.6级,能量小了50倍左右……

Information about this earthquake:

Reference Number 3124785/G
Universal Time July 15 2009 at 9:22
NZ Standard Time Wednesday, July 15 2009 at 9:22 pm
Latitude, Longitude 45.78°S, 166.68°E
Focal Depth 5 km
Richter magnitude 6.6
Region Fiordland
Location
90 km north-west of Tuatapere
90 km south-west of Te Anau
150 km north-west of Invercargill
300 km west of Dunedin

Monday, July 13, 2009

八卦消息几则

1. 著名 超玄 研究学者,科普博客作者某老师最近一定比较头大。因为有另一个屡删不止的博客在和他一起抢眼球。考虑到最近正好是院士评选的比较关键的时期……我承认我是一个阴谋论者。

2. 没事在网上看到这个:钱思进老师确实很猛力,居然知道天涯。而且他似乎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P大教员在网上发帖没有被人喷的例子,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估计比我上他的计算物理课拿4.0要难。

3. 未名上说,复旦引进了一个P大P系系友,信阳人氏,哥大PhD毕业,发了2Nature,2Nature Phys, 2 PRL, 1 APL 以及一篇二作Science。出于八卦天性,我人肉了一下他的高中,发现是蔽高中的Rival school毕业生……信高学子泪流满面。

Sunday, July 12, 2009

一个有待继续发展的神奇网站

号称wikiTasty,可惜现在上面只有意大利面,巧克力和各种炒蛋的食谱,估计是专门为没有车的北美华人(比如我)准备的

Thursday, July 09, 2009

我市威武

以下摘自人民网
====================================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8日在香港发表中国2009年度中国十大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8日在香港发表中国2009年度中国十大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今年选出的宜居城市中,青岛排名首位,排名第二的为苏州,第三名为泰州。

  这也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第五个年度对中国宜居城市进行研究与评价,本年度研究评价发布成果不包括上一年度上榜城市。

  宜居城市的主要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在内的7项一级指标和48项二级指标组成。通过运用《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89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评价,产生2009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2009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排名 城市 排名 城市

  1 青岛 6 长沙

  2 苏州 7 聊城

  3 泰州 8 河池

  4 厦门 9 包头

  5 宁波 10 信阳

  2008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排名 城市 排名 城市

  1 杭州 6 贵阳

  2 香港 7 威海

  3 深圳 8 南宁

  4 珠海 9 金华

  5 大连 10 曲靖

===============================

看了一下,今年的十大宜居城市我去过四个,不错。就是有一条:我第一眼没想起来河池在哪。看来我土了

Sunday, July 05, 2009

宅男流浪记:生存在Yosemite

北半球最近不是很太平,经济危机,流行病,地震,核试验,车祸,之外还有各种暴乱,但是我这样的宅男自然是感受不到的——纵然上网时候也会激愤一把,但自从开完会后,对我来说更要紧的事似乎是郭靖如何匡扶正义,以及某个德鲁伊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单挑暗黑破坏神(也许还有如何应付过qualify考试——但那是两个月以后的事,姑且let it be)。人宅久了自然会有各种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说:出去流浪。所以小满问我假期有什么打算的时候,我想了一下就说,我们去流浪吧。

于是我们两个宅男在各自纠结了6个小时以后决定一起去加州北边的Yosemite公园野营——流浪,住帐篷,不住旅店。不过后来上网查了一下,Yosemite夏天是旺季,如果不是提前三个月,不要说旅店,就是camping site都订不到,而我们从决定到出发不过三天罢了。鹏飞一开始评论我这个计划是“去浪,而不是去流浪”,现在看来,他说对了。

于是我周四早晨就出发去Berkeley找小满,灰狗大巴晚点一小时,晚上八点才到。稍微折腾一下吃个饭玩一会就半夜了。我们俩随便睡了两个小时,凌晨三点就开车奔赴Yosemite。起先路上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可是到了6点附近,天开始亮了,霞光从东方的群山和云朵后面射出,把它们衬成了镶了金边的剪影。两边的丘陵在朝阳下一片金黄,露出很圆滑的曲线,恍若梦境一般——当然我们俩也困的快要做梦了。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开了两个小时,错过了一个路口以后,终于混到了我们俩计划的野营地点:一个叫白狼/white wolf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难道之前真的有白狼在此生活?营地如我们俩之前想象的早就被占满了。不过我们在营地里转了一圈,发现居然有一个营地没有注册当晚的。于是我们没等他们起来,就赶在前面把那个营地注册了:原则上,注册营地以后,当天营地就归我们了。可是等我们填完表回来,原本占着营地的那对小夫妻说他们还要住,不走了。可怜我们的钱都交了,还没得退。不过此时恰好隔壁另外一个营地的人撤走了,我们就赶紧把那块地占了,这才解决了住的问题。

占了地盘以后,赶快搭帐篷。还好我借帐篷之前学了一下如何搭,两人合作很快就搭好了。然后两个人想都没想就钻进去睡觉,一直睡到中午。起来以后突然觉得不对,原来我们手忙脚乱之下,把帐篷搭在一堆接触不是很紧密的大石头旁边了,这是野营大忌:要是突然来个地震或者暴雨,石头一塌,我们俩就被压平了。于是又花了十几分钟把帐篷给挪到旁边安全的地方。

所谓宅男,就是在野地里也不忘玩Diablo,以及PSP……

在Yosemite,营地里都有这种大食品柜,还有垃圾箱也是特制的,都有锁。因为食物的气味会引来熊。

中午随便吃了点干粮,我们俩就开车出去了。第一天的目标是Yosemite Valley。可惜最近山谷里着了山火,到处是烟。据说这些火是管理人员有意放的,目的是烧一些枯死的木头,这样真来了野火,就烧不大了。这些烟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一些奇怪的效果:首先,太阳被遮住了,下午四点山谷里就像晚上八点一样昏暗;其次,由于瑞利散射,太阳带着一种紫色;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晚上决定安心睡觉,不用想着看星星了。

Yosemite山谷很漂亮,有很平的草地,还有森林。我们看到草地很平,就像进去玩玩,谁知道走了没多久,突然发现不对,脚底下开始渗水。原来这不是草地,而是沼泽。幸亏沼泽不深,不然我们就废了。



沿着路继续开,很快遇到一条小溪(似乎是叫Merced Creek)。溪水非常清澈,我们想着光脚下去应该没问题,谁知道踩进去就发现不对,水非常凉。原来这水都是山上的雪化了流下来的。我们正在那里坐着休息,后面突然窜出来一对三哥三姐,原来人家也发现这里风景不错,就跑来吃饭。只见他们从车里拿出一个电饭锅(……)然后掏出一次性纸盘子开始从锅里舀咖喱饭……他们不亦乐乎,我们俩就自觉退散了。




Yosemite最出名的算是它的瀑布。Yosemite falls据说是北美落差最高的瀑布,共有Upper Fall 和Lower Fall两截。我们俩本来想用一下午时间把两截瀑布都转一边。不想去看Lower Fall就被溅了一身水,成了落汤鸡,差点没感冒。最后是靠光合作用产生足够内力把水蒸干。加上山谷里光线不良,我们尝试了一下Upper Fall trail,发现完好无损地爬到顶再回来比较悬,于是就放弃了。下次做好准备,应该可以冲一下。



Yosemite有很多奇怪的动物。我们在山谷里遇到一头鹿,吃饭的时候还有很多松鼠。这里的松鼠很奇怪,比理工大和Berkeley的瘦很多,颜色也发白,像东海岸的松鼠。第二天出去走的时候,还遇到一只黄鼬向我们大喊,似乎我们冲进了它的领地;后来到了草原上,有一只很大的旱獭在我们周围睡觉。当然这些都比不上第一天晚上回营地时候碰到熊。我们正在开车,突然发现很多车停在高速边上,然后很多人下来拿长焦镜头拍摄。我一开始还很疑惑,不知道他们干什么,后来突然发现路边的森林里有一团黑东西,原来是一只熊。不过考虑到“法律规定不准接近熊,因为它会把你吃掉,然后生病”,我们还是没有停下来拍。





头一天实在是太累了,回去倒头就睡。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自己动都动不了,因为已经完全僵了。我们在的白狼营地似乎有3000米高,大中午的时候还要穿一件长袖才不冷,我们的薄睡袋根本扛不住。后来又是等到晌午,太阳起来晒了一会才能动。两个人又是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决定去走峡谷的北线。北线有一个叫T@#¥%(记不起来了) Meadow 的地方,我们就管它叫Twisted meadow,反正山路够崎岖的,和那个也叫Twisted Meadow的魔兽地图差不多。这边来的人不多,公路两边连护栏都很少有。但是风景很壮观。一路上连续路过雪山峭壁和天池,仿佛我们不是在Yosemite,而是在天山。



到了那个所谓的Twisted Meadow,发现这里高山草原,间杂针叶林(很像魔兽世界里的莫高雷……),美不胜收。可惜我的照相技术太差了……我们沿着一条小溪走,溪水应该也是雪水汇成的,在一些水流较缓的地方,溪水呈现很绿的颜色。我们走的Track上除了人的脚印,还有很多动物的蹄印,主要是马蹄印,但是有一些很大,有可能是熊的脚印,因为熊晚上可能会来喝水。我们两个宅男一路上一直在讨论如果遇到熊怎么办,讨论的结果是:跟它战斗,击退熊后也许会掉落一些好东西,比如Nikkor镜头或者16核CPU之类……看来我们确实是没救了。




在山里面走了4个小时左右,几乎迷路一次,不过最后还是让我们给绕到公路上了。沿公路走了几步就发现有一个公交车站,于是就不走了,等公交车……算了一下时间,估计晚上要能吃上饭睡上觉,差不多该回去了。于是旅行到此结束,奔赴归途。一路上,随着海拔渐渐降低,草原变成山路,又变成金色的丘陵,最后变成San Francisco的城市,我仿佛又慢慢从异次元时空回到了人间。

到底怎样的生活才适合自己?这个问题在整个旅途都在困惑我。冲动之下,决定去Yosemite,无外乎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躲开工作,网络,不规律的作息,纠结的情绪,体验一下放松的隐居生活;可是真正到了Yosemite,我又开始为手机没有信号,不能查邮件等等而紧张,直到转了一圈回来,刷邮件发现邮箱里面除了广告空空如也才舒一口气。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还是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在办公室的电脑前面做宅男好了,希望有一天,也能获得一种淡泊的隐居心情,不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

7.8凌晨

Pasadena宅

Wednesday, June 24, 2009

一种新的学位……

刚才收到邮件:


To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s,

In response to an ongoing interest in formal business preparation
expressed by postdoctoral fellows, Keck Graduate Institute is studying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a new degree for postdoctoral fellows— a
Postdoctoral Professional Master’s. This degree (a nine month program)
will be focused on preparing individuals in business who had completed the
PhD in a life science or engineering program and who are interested in a
career in the life sciences industry.


我觉得“Postdoctoral Professional Master”这个学位,既然是发给博士已然毕业,但不幸下来还没找到工作继续奋9个月的人,那么翻译成 剩斗士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Saturday, June 20, 2009

折腾记

寒假时老板说让我去开一个会,就是高压矿物学联合会年会。于是我在考完期末考试后连续熬夜折腾一周,终于把所有准备工作准备好,包括打印poster,订飞机票,订去机场的出租车,行李打包。打包完成,已经是周四晚上11点了,飞机周五上午六点起飞。为了能活着到达会场,我决定抓住最后的几个小时休息一下。没想到这是整个折腾的开始。

凌晨两点时候,突然我的手机响了,迷糊中拿起手机,发现是租车公司的电话。我之前分明定的是让他们3点半来接我,居然这么早就来了。没办法,既然人家来了,就只好和他们一起去。于是就提起我的包,拿起poster,就往门外走。

结果到了预订的会合地点,出租车不在。给他们打电话,那个司机咆哮着对我说:你怎么不来!!!!!!!!!靠,我大半夜在集合地点干等,还被人喷。于是我就和一口西班牙口音的司机对喷。

后来发现确实不是我的问题:那个司机每接一个人,就要耽误半个小时,怪不得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喊我——他要不喊我我们都得误机。接完人后司机又两次走错路,闯红灯一次。最后把一个小时的车程拖成三个半小时。

然后我就到了LAX机场,过安检的时候,我的牙膏被没收了,原因是液体超标。现在我还没牙膏用。

上了飞机先玩了一会psp,然后扛不住了就开始睡觉。一觉醒来发现已经到机场了,再看不对,我本来应该在芝加哥奥黑尔转机的,现在机场的塔台写的字是:密苏里州航空国民警卫队……

于是就去问空姐,得到答复是:芝加哥暴雨,奥黑尔关闭了,临时停在圣路易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飞过去。靠!我要转机,还要去开会……

于是就在飞机上干等。UA现在非常穷,不提供免费食物了,还要交钱。不过因为是飞机晚点,所以每个人送了一份饭,不然连饭都吃不上。这是18个小时第一次吃东西。

下午两点,飞机终于起飞了,飞了半小时到了奥黑尔。我发现这个时候的奥黑尔就像春运时候的北京西站一样。然后和师姐碰头,发现我们计划搭的那班飞机取消了……

为了能去开会,我要去换一张新票。因为整个机场的飞机都给取消了,排队换票的人就和春运时候国内火车站一样多……而UA的服务人员显然工作不如火车站那么熟练……于是从下午两点半站到7点,终于轮到我,却突然发现我想要的那班飞机票都被人换走了,只能留给我一个waiting list。

于是心情沮丧,打电话给孙冰同学,准备打车去她家一住,有地方躺就行。这个时候突然得到鸡肋消息:大量飞机误点,waiting list有希望转正,但要等到晚上九点。既然等了那么久,不愿功亏一篑,于是决定继续等。

这是芝加哥又开始打雷下雨……一个后果是本来要等到晚上九点的飞机延期到晚上11点,于是继续等……中间又困又饿失去意识若干次不表。

终于熬到11点,居然排上了机票上了飞机,不知算是好事还是新折腾的开始。

飞机又延误了一段才起飞,我上了飞机就没睁过眼。飞到目的地已经是凌晨两点,然后发现开会的地方到机场开车要两个小时。

于是租了一辆车直奔会场,居然还是辆SUV。然后,有驾照的师姐怯怯地说:我没想到他们会给我这个……我没开过SUV……慢慢开吧。

然后开了半个小时,对照GPS我们发现会场在北边,我们却往反方向开了半个小时。发现的原因是我们通过高速的时候经过一个收费站,而之前在网上查的路线没有显示收费站……

于是交了一次钱以后立刻折回去,发现再过收费站还要再交一次钱。

在新英格兰的丘陵开了3个小时车,开车的和负责举GPS的都快没知觉了,终于五点赶到了会场,然后发现早饭七点开始供应,8点会议开始……在睡觉和吃早饭二选一的情况下我选了睡觉。

会场很不错,像个皇宫,但是in the middle of nowhere。于是我现在没有牙膏用,只好找人借。

如此。

06.20,于 Bretton Woods, NH

Saturday, May 30, 2009

八卦一则:地震学能干什么

这个故事是我室友告诉我的。

==========================

2000年8月某日,欧洲的一些地震台在北冰洋里测到一些奇怪的地震数据,原则上那个地方不该有地震,但是却发生了4.2级左右的地震。

我室友的老板比较早听说了这个消息,然后发现俄国人在那边搞军事演习,后来听说有艘潜艇沉了。于是他就把数据收集起来,开始算。因为这个是水中的爆炸,和正常的地壳里的地震不一样,但恰好他博士毕业论文就是研究水里的地震波能量传播的,算是有经验,于是很快就算出来了,大概有4吨TNT爆炸。然后除了一下潜艇鱼雷的装药,结论是,有5颗鱼雷爆炸。

于是2000年底发了一篇文章

2001年,Kursk号潜艇被捞了起来,结果和计算是一致的。

=========================

话说前不久的核试验也是韩国人的地震台先发现的。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在震源机制上有本质区别,可以分辨

Friday, May 29, 2009

再话地震

嗯,这是一篇拖了好久的文章了,本来年初就想写,可是后来事情太多,写写改改,最后成了这样。不过好处是,中间又查了很多东西,虽然现在有很多问题还是不能很确定,但是多数我尽力考察过了。最后还是声明,我不是正经研究地震的,虽然上过一些课,所以文中肯定有各种问题,希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正。

然后,推荐一篇文章,小刺猬和地震达人我室友都在不同场合推荐过,里面有对我室友前老板和系里最资深的地震学家金森博雄的采访,能代表现阶段主流地震学观点;但同时也有对声音最强的几个非主流地震学研究人士的采访,不同的声音都有,是我现阶段见过的最全面的。

说地震,还是先讲这样一件事:我在来球系之前,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当时bbs上有人讨论地震预报的问题。于是有在日本上过学的人上来说:

“以前在日本订过地震预报的电话通知,后来经常晚上电话开始响,接了以后听见倒计时:现在距地震5,4,3,2……折腾两次实在扛不住,就退了”

(这是在水木上看到的,原文大意如此。原来在特快版,还被转到过joke,可惜现在回去找已经找不到原文了)

当时看这个,并不是很理解,觉得笑话的成分多些。这个观点直到年初Berkeley的Richard Allen到球系做了一个报告才得到澄清。

*临震早期预警

Richard Allen在Berkeley建立了一套系统,叫ElarmS,原理是: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振动小一些,但是跑得快,横波振动大些。他们在北加湾区附近布了非常密集的地震台站,用高速网络与Berkeley的中央计算机相连。一旦地震发生,当快速的纵波传到第一个台站,整个系统会自动警觉并初步计算震级和烈度,当第二个台站也感到纵波,系统会视震级自动停止危险项目,如工厂,核电站,地铁系统等等;当第三个台站也感到纵波,整个系统就可以确定震级,烈度并向公众发出预警。原则上,因为电磁波比有破坏力的地震波传播要快,只要台站够密,是可以向公众发出准确信息的,但是时间不会很长,这就是为什么收到警报以后,只有几秒钟的倒计时时间。

按照定义,Richard Allen的系统并不是地震预报(prediction)系统,而是一个早期预警(early warning)系统。预报系统是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就发出警报,而早期预警只有当地震发生了,才会发出信号,而且原理上,早期预警系统总会有一个在震中附近的盲区,但这一区域又是震动最强的区域。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有效的系统了。

这个系统效果如何呢? Richard Allen讲了下面的故事:

Berkeley在07年10月中旬把这个实验系统安装好了,结果10月30号,在湾区San Jose就发生了一起5.6级的地震,距离安装好系统只有不到两周。当时Berkeley的图书馆里的书都被从书架上掀了下来(有校报照片为证)。但是该系统在地震波传到学校前10秒左右就给出了信号,这个时间已经够人远离危险物品了。

首战告捷,Richard Allen和同事们很兴奋。于是他们又想办法把南加的一部分地震网和北加的连起来,希望做一个整个加州的预警系统。在他们调试的时候,08年夏天,南加的Chino Hill又发生了一次5级左右的地震,造成不小恐慌。这次他们的系统也预报到了这次地震——只不过,比地震波传来晚了几秒。事后追查原因,发现是南加的网络在调试,地震台密度太稀,所以准确度和时效都下降。

吸取教训,Berkeley又联合了南加的若干学校和地质局的台站,把网络密度提高了不少。在我来了球系之后,08年12月考完期末考试,在北边的沙漠里又发生了一起不到5级的地震。这次地震连我都感受到了。可是这一次早期预警系统又出了问题,不仅预报的时间晚了10秒,而且震级估计为6级,能量差了数百倍。后来查原因,发现是原来的台站用的是公制单位(厘米),而新加入的台站用的是英寸。

日本人听说有这套系统,于是也引进了一套连在他们的地震网上。日本的地震网堪称是这个地球上最密最好的了。引入新系统后半年不到,在仙台附近也发生了一次地震,当时的效果是,提前几秒种,开往震中方向的新干线全部紧急刹车。这一次算是成功了,但是一个月后,在差不多同一位置也发生了地震,新干线也停车了,但是晚了十几秒,不过万幸的是地震并没有对铁路带来威胁。最近的一次预警是在09年初,东京湾发生了一次小地震,按照日本地震台网的标准,有一个台站收到足够强地震波信号,公共交通系统和大型工业要停止运行,如果有两个台站收到信号,就要向公众发出警告。因为只有一个台站收到了信号,所以就只是把东京的地铁停了。但是当时正是上下班高峰,事后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混乱。事后日本人展开调查,发现是收到信号的那个地震台安装时标定出了问题。

预警系统在美国和在日本各做了三次预警,在两地都是一次成功两次失败,但是这已经是现在能达到的最好的精度了。也许以后随着地震台网的进一步密集,会更加完善些。需要指出的是,布地震台和联线高速计算机,都是要烧很多钱的家伙。中国大陆估计只有北京周边有这个条件。

说完了早期预警系统,再来说说预报。网上有人说,地震预报除了中国没有人做了,其实也不完全是,以前系里的老师Kerry Sieh也做过一些所谓Prediction的东西。他们的原理和国内一部分做“可公度”方法的人差不多:用地质学方法调查南加的San Andreas断层历史上的地震情况(直到1000-1500年之前)。因为现有的地震台网的历史还很短,只有几十年,所以用现有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肯定有很大误差,如果向前推一千年左右,从统计意义上会好些。

但是即便如此,统计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我算了一下链接中提供的San Andreas断层某一段大地震的重复发生周期,平均是133年发生一次,但是这个平均的方差是99年,也就是说,预测值和预测的误差是一个量级的,这种预测几乎没有什么统计规律可言。类似的,Wiki上也给出了一个Parkfield的例子:以前人们发现这一带的地震及其有规律,后来根据这个进行预测,但是最后预测失败,这也间接促成了美国不再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详情在《地震预测真相》一文和wikipedia中有讲)。使用这种可公度,或者类似的统计/寻找数字规律方法进行地震预测,至少当前对中国是不可行的。

*地震局还可以做什么/遇到地震怎么办

其实除了正常的地震数据收集,科学研究以及推动科普工作,地震局还可以做这样一件事:对地震灾害进行评估及制图(Hazard Map),进一步对高危地区建筑进行规范。比如说,在地震相对高危区Pasadena,教学楼要建成什么样才安全。

先上一张照片:


这是我们学校正在修的化学系系馆。请注意钢筋的颜色,如果有经验的话,也请回忆一下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候,如果学校修教学楼,用的是什么钢筋。顺便说一下,不是只有私立学校会如此烧钱修楼,前一段时间去一个稍远些的China town(Monterey Park,不是很有钱的社区)吃饭,饭店外面正在修一个停车场,也用这样的钢筋。

南加地区现在把大部分超过10层的楼上都装了传感器,我知道的包括我校图书馆和UCLA的生物楼。这些传感器不断监测小振动下楼的各个部分的振动扭曲情况,继而评估楼的振动模式,以及坚固程度之类。这些数据可以保证以后的楼更加抗震。

一年之前,似乎有好事者拍了一些汶川地震倒塌房屋的照片传到网上,不过似乎现在都和谐了。其实如果合适的话,我觉得木头房子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加州这边木头房子挺多的。如果是平房,木头房子倒了不会太重,也不至于压死很多人。建筑用的木头可以浸很多防腐剂,据说矗立70年不成问题。当然我对这个更加不懂,所以就不妄加评论了。可能国内没有很多木头,因为森林都被开荒成耕地了,而耕地都被开发商拉去盖楼了。

另外地震局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组织大家进行防震疏散演习。汶川地震里,有一个学校因为经常进行演习,结果没有师生伤亡,一时被传为佳话。去年11月23号,整个南加地区也进行了地震疏散演习(ShakeOut)。其实地震演习很简单,就是要求大家在听到警报后,首先迅速卧倒钻到桌子或者床下面,然后握紧桌脚或者床腿(所谓Drop-Cover-Hold on原则),最后,有序按照建筑物中的指示从逃生通道疏散到安全区域。当然对于这个Drop-Cover-Hold on原则,有人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应该躲在桌子或床的侧面(所谓生命三角),但是就我所知,日本和加州的应急规程上都是写,地震来了要躲在桌下防止外物砸伤,也有人称所谓生命三角的说法统计不完善,几率上并不比躲在桌下生存率更高。但不管怎么样,地震来的时候,保持镇定,不要乱跑,迅速找掩蔽,震动停止后有序疏散是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最好方法——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不是所有人在真正地震中都会做到这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地震演习的原因。

不过说到地震演习,确实很惭愧,演习头天我通宵写作业,结果演习睡过了……醒了以后去系里,发现按照演习标准我已经“被砸死在床上了”。前几天LA downtown发生了一次4.7级地震,我在系馆写作业,系馆突然开始晃,我第一反应是钻到桌子下面,系馆不晃了之后,我没有往楼外跑,而是先掏出电话来打。第二天我跟系里老师说这件事,结果被喷了,按照标准流程,我做的是很不对的——假如真有大地震来了,自己都保不住,煲电话粥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不断强化地震应急反应,经常组织演习,是一件很有用的事。

顺便发发牢骚,我以前的高中组织过防火演习,结果大家就像春游一样有说有笑晃晃就下去了,还有高三不参加类似演习活动,再后来好像没听说过了。如果真组织类似ShakeOut的大规模活动,估计抱怨耽误事的比认真参加的要多——虽然我相信这在美国也是一样,但是USGS一直在组织类似的活动,相比之下,国内的地震局似乎和谐许多,恐怕是地震局名声已经很臭了,不想再揽一个“又添乱”的骂名吧。这一点地震局要向男足学习,脸皮厚一点,到时候演习能多救一个人就是多救一个人。

其实地震局也挺惨,清水衙门,没钱,没事大家想不到他,组织个演习估计困难重重,出了事还要来挨骂,做的工作也很枯燥。在美国,USGS的地质调查员还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国内,山沟里放一个地震台,然后还要派几个有技术的大学毕业生天天去守着,然后出了事,一群人出来喷他们——有多少人能足够有爱坚持做这个工作的?其实地球物理毕业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比如石油公司,怎么说苦个几年挣够钱也就可以享清福了。

之前跟我室友讨论,他说国内的地方地震局确实有类似的问题,守地震台不全是民工工作,必须要懂一些地球物理知识,但是真正有这个技能的人很多也都能找到更加有前途的工作。于是现在各个省台都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就是看不懂——用我室友的话说就是震源机制(断层的倾斜情况,最基本的地震学)都解不对。所以据说科大现在经常替各个省台培训青年技术骨干。他们回去以后,可以把之前的数据都分析一下,这样就可以对该省的断层分布情况更加清楚些,继而也慢慢可以画本地的Hazard Map。但是只要地球物理学继续不得到尊重,吸引不到人,高考没人愿意报球系,报了也要想办法转系,专业地震学研究单位就还是不能留住人。希望这一切都能慢慢能好起来。

再放两张中国地震分布图:




这两张图,一张是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地震分布,另一张较新的彩图是1999-2008的地震分布。重大的地震都标了震级。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家是不是离历史上发生大地震的地方很近。其实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震比较多,这是因为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在此碰撞,升起青藏高原的同时,也在周围造成很多应力积累以及断层。

仔细想想,地震是天灾,我们是没有办法,但有很多人祸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只要:

——建筑部门仔细设计施工,不偷工减料
——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机构建立有效的疏散渠道,组织演习。
——地震局认真监测,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尽力宣传科普,鼓动大家都去认真学习遇到灾害该怎么做
——假如地震真来了,不慌张,有序疏散

总之就是,大家都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相信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

先写这么多。过几天再写一部分关于国内地震预报的文章。

5/30

于Pasadena 宅

Sunday, May 24, 2009

朝鲜试爆核弹一颗

地震数据如下(感谢我室友提供消息):

http://earthquake.usgs.gov/eqcenter/recenteqsww/Quakes/us2009hbaf.php#details

Earthquake Details

Magnitude
4.7
Date-Time
Monday, May 25, 2009 at 00:54:43 UTC
Monday, May 25, 2009 at 09:54:43 AM at epicenter
Time of Earthquake in other Time Zones
Location
41.331°N, 129.011°E
Depth
0 km (~0 mile) set by location program
Region
NORTH KOREA
Distances
75 km (45 miles) NNW of Kimchaek, North Korea
95 km (60 miles) SW of Chongjin, North Korea
180 km (110 miles) SSW of Yanji, Jilin, China
380 km (235 miles) NE of PYONGYANG, North Korea
Location Uncertainty
horizontal +/- 5.3 km (3.3 miles); depth fixed by location program
Parameters
NST= 76, Nph= 76, Dmin=474.4 km, Rmss=0.8 sec, Gp= 68°,
M-type=body wave magnitude (Mb), Version=8
Source
USGS NEIC (WDCS-D)
Event ID
us2009hbaf

4.7级地震能量相当于一万吨左右TNT

Friday, May 15, 2009

屋漏更遭连阴雨

今天看到学校住房抽签排序,我排在322位,前260位有房子。按师兄的说法:“waiting list这个位置大概要等到2010年就能排到学校房子了”

这迫使我考察了一下系办公室。最后发现: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冰箱,有厨房,厨房里有电磁炉可以用平底锅。一楼有洗手间和一个小浴室。洗衣服的地方是住宿区公用的,有卡就能进去。

看来我要严肃考虑一下搬到办公室去住了。

Thursday, May 14, 2009

补牙账单

臼齿一颗,出现一个洞,需要补

账单如下:

根管治疗,杀神经:$800,保险付600,自己付200
后根管治疗,重造牙冠:$727,保险付267,自己付460

合计:$1527,自己付$660。
===========================================

参考:LAX-PVG往返机票:~$750(上次回国价格)

国内补牙:~¥1000

Saturday, May 02, 2009

后现代照相技术:寝楼依旧笑春风





嗯,买了三脚架后,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如何使用HDR技术。现在可以拿来和以前的照片做做比较。这次显然比上次清楚很多,而且,似乎所谓光晕效果也出来了。

看来十刀的三脚架还是有用的。

Thursday, April 30, 2009

好消息一则

以下为转载
=====================================
  上海4月29日电(记者刘丹、张建松、杨金志)29日,总投资约12亿元的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竣工并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竣工典礼,并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启动竣工装置。

  如果说医院X光为人体骨骼和血管“拍照”,那么“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发出的超强X光将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带来一场“成像革命” ——它将利用比普通X光机亮上亿倍、强百万倍的同步辐射光对物质进行微观“成像”,为许多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最先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

  “若把19世纪末伦琴发现的X光看成是一支蜡烛,那么同步辐射光就是光芒万丈的太阳,足以照亮整个微观世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经理部总经理、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洪杰说。

  科学研究早已发现,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就是同步辐射光源,能为人类开展尖端科研提供巨大便利。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全球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已有60余座。在我国,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北京光源”,第二代光源是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第三代光源就是“上海光源”。

  在国际上已经建成的20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上海光源”的能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美国、欧洲的有关设施。它还将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一起,形成堪与美欧媲美的亚洲光源群。

  与第二代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相比,第三代“上海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4纳弧度,二者相差近40倍,(注:在同等能量下)其得到的光亮度相差约1600倍(约三个量级)。 “上海光源”拥有的高强度、高亮度、高稳定性等特性,可用以从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微电子、石油、医疗诊断等高技术的开发应用的实验研究。

  “上海光源”实验部主任何建华说,仅以生命科学为例,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科学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的制高点。而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为主要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8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进行。

  开放共享是大科学装置的显著特点。“上海光源”具有建设60多条光束线的能力,届时可以同时向上百个实验站提供从红外光到硬X射线的各种同步辐射光,给用户的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年。目前,首批7条光束线与实验站全部完成安装和调试,所有60多条光束线计划在未来15年内完成安装调试。

  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收到全国78所大学的301份使用申请,共计2868个机时段23000个小时。“如此大规模的申请,恐怕将‘上海光源 ’明年的机时量排进去都不够。”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主任贺战军说,为了保障“上海光源”的有效利用,目前7条光束线各建立起8至10人的专家评审组,得到评审组评审通过的用户可得以在“上海光源”免费进行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冼鼎昌说,“上海光源”将为提升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而且这种特有的大平台科研氛围,将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天然的优良条件。

  “上海光源”2004年12月25日破土开工,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向国家申请建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建。 
--
=====================================

查了一下,这玩意能量是3.5GeV,虽然只有Argonne的一半……但是比Berkeley那个ALS还是要好多了(能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且估计一开始还是比较缺人的。肯定会慢慢加束流。

可以跟老板商量下,假如以后排不上美国的机时,也许可以派我回去做实验,也好沟通人脉……反正离家就不到三个小时汽车……

Friday, April 24, 2009

想法一则:我想读(中文纸板非教科)书

今天注册了一个豆瓣id……我是土人,刚刚注册。说实话我对这个网站的印象就是,大家在一起写书评和互相推荐书籍,当然今天才知道原来也可以对电影做一样的事……

我确实是因为想找些书来看才注册这个网站的。当然,令我失望的是,注册以后我发现大部分书评和书本身的内容其实还是差得挺远的,而且……我确实想看书的文字,而不是别人嚼过的东西。但是这个功能我暂时还没从豆瓣上发掘到(想看书似乎只能电驴了……)况且我天生对pdf文档电子书免疫……

刚才和Hasegawa聊天,发现他有一本书我很感兴趣。突然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几本中文书,但是很快就看完了。多数休闲类文艺读物(我不是说工具书)其实再看机会不多(至少对我是如此……)。另外一方面,美国这边想读中文书……确实是够呛,在美国买,中文书店就没几个,书又很贵而且想看的未必就有……从国内买然后寄,运费比书还贵,时间又长,总归是心里觉得不划算。

于是想到,能不能搞一个互助计划之类的,大家有什么书,都拿出来列成清单:

假设:大家都是想看书但是想尽量少花钱却不在乎时间……同时假定物理距离近的同学往来会更加密切。

1. 如果两个人彼此有对方想看的书,比较快的方法是直接互相邮寄,USPS最便宜的一周内应该能到,一个月看一本,运费平均5刀左右,应该可以负担起。这个比较折中。

2. 如果我有一本书很多人比较关注,比如,假设我有一本书东海岸NYC的鹏飞和陈明想看,那么,我在去Argonne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把这本书留给Chicago的孙冰或者志莹同学,或者,有东海岸的同学来LA玩的时候,可以把书留给他们。这是第一道,接到书的同学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当地传阅……然后,本着“物理距离近的同学往来会更加密切”的假设,她们在去NYC的时候可以把书交给想看书的人。

(我知道这个网络的算法很成问题,其实应该搞个高维概率密度矩阵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下的,可是讨论文艺书籍的时候请当我没有学过代数。)

3. 如果我想看某本书,本着2的流程,这本书应该可以用最少的钱流到我的手里,当然我现在没法证明流通时间是不是无限长。

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有没有一种收件人付邮费的运输方式……这个比较合理,但是USPS网站没有找到。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知道这个方法不甚靠谱,欢迎达人指点。

=======================================

我现在手上有如下中文非理工类学术书籍:

《初刻拍案惊奇》——一本男盗女娼故事集,无脚注尾注,需要高中以上古文功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你没看错……就是那本非常晦涩非常装13的书,是刘岩的,被我霸占了,我对不起他……
《万历十五年》——我上本科一年级第一次去周末书市跟人砍价买下的盗版书。内容完整,直逼正版。

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兴趣……我都看完了。

噢,我们寝室还有一套竖排版缺了一本的《天龙八部》,以及一本简体字《新约圣经》……

我想看:

《射雕英雄传》《再刻拍案惊奇》
纽约摄影教程(估计有的人不肯借给我,我有电子版)。
要是可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挪威的森林》也想看看,因为我还没看过,但是似乎没读过就不敢跟人说兄弟咱也是出来装13的……

Tuesday, April 14, 2009

毫无美感可言……







我不是说Berkeley的校园毫无美感可言。Berkeley很漂亮,校园大气,建筑优雅,植被茂盛,繁花盛开,食堂前同学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名媛淑女漫步校园且围观群众情绪稳定,比南加州的LA好了去了。只可惜天气冷得超乎我想象,快门都按不下去,一心想着赶快拍完,根本无心找镜头感;况且镜头后面的头实在太差……所以照出来的照片就成这样了。

湾区很好,特别是夜景。接下来要值三天夜班了,第一次独自工作没老板带,不知道会怎么样呢。Anyway,好好干吧。

Friday, April 10, 2009

一群人,一首歌,一段青春

本周早些时候,看到好多人的签名档突然换成了“一直很安静”。一开始很奇怪,后来上bbs,看到十大第一题目是《唱<一直安静>的那个阿桑去世了》,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设签名档。再后来上某山寨SNS网站,更惊诧于一瞬间之内,所有人都成了她的粉丝,而且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在线听(非正版)歌活动。当天我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土了,虽然很早前就听过这首歌,但是却一直不知道是谁唱的——不过当天晚上这种心情得到了扭转,因为我发现有人的签名档变成了“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放同一首很熟悉的歌|终于知道是谁唱的”——看来我并不孤独。

嗯,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确实不孤独。

时间往前推四年,也是一个希望的春天,38楼的5层新添了几台电脑。于是每个周五的晚上,隔壁的504会传出来这样的喊声:

“偷塔!”
“回城!回城!”
"下路,下路!"
而且一般会以以下一句作结:
“艹,傻X啊!!!!!!!!!!!!!!”

当时引领潮流的是可人(潮流是以谁嗓门大,骂人粗犷评定的),然后同伙开黑店的有冬蕾,佳祺和昕航,还有冯明。先是玩3C,后来还有海战,都是魔兽的RPG地图。我寒假回来,说Dota这个地图好玩,结果被人嘲笑。一年后大家都开始跟风玩Dota,到最后我水平最差,这是后话。

我是经常几个寝室跑来跑去观战的。观战的乐趣比拿起鼠标手刃对手爽多了(这就是意淫的快感)。同来观战的一般还有斯天和以后号称“波函数1/3”的猴头守君,志勇不做文青以后也经常加入,每次他看到我都会眨一下水汪汪的眼睛,欲言又止地说“东舟……”,以及从明德回来考察的华纳王先生(他会先很猛的推开门然后说“我优秀!”,后来随着体测难度增加,这句话就变成了“妈的,我做优秀”)。只有鹏飞不打,那时他的兴趣集中在抽象代数以及群,环,域和理想上。一般他们开打了,我会踱过去,然后从人群中的缝里瞅过去,然后说:

“看来你们要赢/输了啊!”

多数人会回一句:“你能不能换一句啊!”,不过他们后来就不理我了。最后只有猴头会回我一句“切~”

可惜在网上对战,这帮物理系的宅男毕竟不是职业开黑店的,一般都是输得多。输了以后要发泄郁郁之情,就要开总结讨论会,讨论会最后就会变成批斗会,一般是被杀最多的那个家伙挨骂,然后这个可怜的人反驳,最后就变成了一群人掐架对骂。最后的最后,孟冬会大喊一句:“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这帮家伙才会消停。

除了玩魔兽,偶尔也会玩玩别的休闲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华纳王先生考了状元,湖北省某天都市报奖他一台联想电脑,那是我们这一带寝室的第一台电脑。我记得大家玩的第一个游戏是《征服美洲》,第二个游戏就是仙三了。一群人挤在一个14寸的小屏幕前,随着景天,雪见和龙葵一起跋山涉水降妖除魔,一起跌宕起伏泪流满面。志勇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在说“我的雪见!”到了大二,506的基元买了一台还比较拉风的台式机,于是到了周末,一群人就会挤在506门口,从仙剑一玩起,按照每个周末通一个游戏的速度,一直打通仙三外传问情篇。那一段时间堃堃的作业救了很多人。

游戏玩累了,于是大家就开始看各种电视剧。当时《仙剑奇侠传》恰好热播,正好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于是周日中午的时候会看到一群人聚在可人只卡不死的IBM品牌台式机屏幕前,抱着艺园的炒米饭对女主角刘亦菲评头论足。讨论的结果一般都是他们一副陶醉的样子,大喊“想入菲菲”,然后抹抹嘴继续开打。那个“入”是动词,这个我知道。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一直很安静》这首歌。当时不知道是谁唱的,只知道是电视剧插曲。后来有一次,我听到可人在放这首歌,就问他:“这首歌叫啥”

可人查了查,说:“叫《一直很安静》”
这个时候斯天跑进来,对可人说:“靠,你YY的刘亦菲是邓拓的师妹,哈哈!”
可人就开始无厘头招牌大喊:“我的菲菲!谁敢动我的菲菲!”
东蕾接了一句:“靠,就凭你!”

然后大家就开始乱扯。和以往一样,文青志勇进来转了一圈,然后发着短信出去了;守君进来对我说:“唉,我又堕落了一天,晚上我们去自习吧!”然后继续看他们玩去了;华纳王先生先是冲进来说:“我是优秀!”然后抱着他的一盆袜子去水房洗去了;还没出家的三角攀岩回来,然后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场论;鹏飞会带着广告一样的钥匙链周五下午七点回家,周日晚上七点回来,然后继续去三教三楼看代数……这不过是和所有别的周末一样,最最普通的一个周末。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把《一直很安静》这首歌从maze上拖了下来,然后加进了我的播放列表。后来每到周末,我开始玩游戏或者灌水未名的时候,就会放那个列表,里面也包括了这首歌。

再后来,大家一起考托福考GRE,华纳王去了香港,我去了台湾,么哥搬进了502,志勇和鹏飞得了数模大奖,再后来就是大四,志勇赚了大钱,华纳王携mm双飞去了帝国理工,鹏飞去了哥大,我跑到了村里的理工大;奔出国的其他人都去了理想的地方念屁爱去地;游戏组似乎不玩游戏了,开始玩深沉;猴头继续读研,现在变胖了很多,基元和三角都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去了……大家就像蒲公英一样被撒到了地球的各个地方,慢慢的生根发芽。

只是有时候,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看到那些熟悉的场景,我还是会像触电一样。看到阿桑去世的消息,我很小心的从电驴上把她的专辑全部拖了下来,又听了一遍。只不过我分不清楚,听到《一直很安静》这首歌,我到底是在缅怀她,还是缅怀我逝去的青春。

4.11

于Pasadena 宅

Saturday, March 28, 2009

人近墨西哥——一个伪球系学生的田野实习报告

当年我申请球系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地学部的首页赫然挂着若干学生们满世界乱跑的照片,让终日宅在电脑前和申请文书GRE送分战斗,平均一天只吃一顿半饭眼眶深陷发型如鸡窝的我心潮澎湃血脉贲张。不料截止上上周日,我跟人说自己是球系学生的时候心里还发虚,原因是截止那时我还没真正意义上的出过野外。天天跑程序或者最多做做实验,连样品都是人工合成的,与其说我是球系的,还不如说是物理系来踢场子的。所以,寒假时候看到课表,发现有《应用地球物理及田野实习》这门课,我还颇为兴奋了一番,于是想都没想,立刻选了。当然选了之后才发现这是必修,不想上都不行,这是后话。

衣 食 住

上课地点选在旁边Riverside郡一个叫Salton Sea的内陆湖。谷歌饿死上大概在这个位置:


来之前要做作业,调查该地基本地质情况,于是查了一下,居然发现这个地方是个State Recreation Area,好像还不错的样子,加上是三月出行,不说烟花处处,好歹也应该有些流芳春色吧。于是心中就带着这样的期待稍微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

出发当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只是沿途看窗外的景色,每走一mile,平均色调就黄1%。走了差不多100 miles,视野里基本上也就没什么绿色了。下了车发现住在湖边是不错,但是离我们300米远的地方就是铁路,几公里长的火车驮着近百个集装箱浩浩荡荡疾驰而过。我想,既然在湖边住,洗澡应该没问题,水看上去很蓝,游泳就可以了,于是就和我的帐篷篷友提着游泳用品乘兴翩然来到湖边。不料走近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湖边全部是干死发白的螺蛳壳,密密的堆了快半米深,十分锋利,跳下去必然和我毕业游未名湖一个下场。水虽然比较干净,但是散布着一股鱼腥味,岸边除了螺蛳壳就是水鸟吃剩下扔在岸边的死鱼残骸。此时风向稍变,一股水产市场的熟悉气息扑鼻而来,我们俩抄起家伙就落荒而逃,从此再也没有考虑过游泳的事。

稍作休整,第一个任务是搭帐篷。这是我第一次在实地搭帐篷,之前没有经验,只是出发前在学校里面研究了一下说明书稍微比划了一下而已。真正到了实地才发现最困难最关键的因素说明书上是不会讲到的:风。此地地处戈壁,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全然没有任何挡风口。好不容易两个人把帐篷竖起来,一阵和风吹过,帐篷就像风筝一样把我们都拉着跑了好远。更严重的是,沙漠里面土质疏松,提供不了什么固定,我们好容易连踩带按带锤子砸,用手指头粗,前臂那么长的钉子把帐篷固定下来,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全部拔起来。好容易安好帐篷,去排队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就发现半球形的帐篷向风面成了个扩大后的星球大战里面的”死星“的形状。晚上风更大,不用手撑着,帐篷侧壁都会贴到脸上。我暗自庆幸幸亏是两个大男人一起躺在帐篷里面,不然要是只有我一个人,这风一刮那还不把我吹到墨西哥去,到时候回来签证都成问题。不过所幸,只有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风很大,其余几天老天开眼算是消停了一段。

解决了住宿问题,接下来就要吃饭。这对中国同学才是最大的问题。来之前还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大家要按不同口味分成不同小组,什么素食组,荤食组,吃不吃辣组,不一而足。班上十几人,恰好有两个大陆同学和一个台湾同学,大家一合计,干脆组一个中餐组。按理说出野外应该很艰苦,之前问了师兄师姐,他们不是吃泡面,就是啃面包,最多加一些罐头,去年几个中国同学带了速冻饺子过去已经很拉风了。虽然听上去很艰苦,不过吃上的困难是难不倒好吃不懒做的中国人民的。我们一合计,既然能泡面煮速冻饺子,那一定能烧水,能烧水就好办了,可以吃火锅涮肉。于是我们就乒乒乓乓一阵团购,买了一堆涮肉白菜冻豆腐粉丝芝麻酱之类的。最后装车时候才发现,三个中国同学带的食物几乎和剩下所有非中国老师加同学带的一样多。

到了沙漠里面,大家把各种配菜底料一字排开,引得众人围观,纷纷问我们这是啥,于是我们就开始普及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他们啧啧赞叹了一番以后就退散了,剩下我们三个在那里情何以堪:先是睹物思乡之情泛滥,这来了美国就没几次正经吃过火锅,看到芝麻酱就仿佛看到了南门口的半分利一样;接着更加情何以堪:这谁负责买火锅底料的,怎么没买?只好硬着头皮煮白水准备下配菜了,煮着煮着就发现不对:沙漠里用煤气炉,火本来就小,还有很大的风,怎么烧都烧不开。周围的美国同学吃饱喝足回去睡觉了,我们还在等开水。好容易水开了,我们把所有配菜一古脑扔进去就开吃了,边吃边讨论:国内出野外也是吃面包泡面,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吃火锅时还出了别的岔子。应我的要求我们组买了一些肥肠准备涮着吃。结果吃肥肠的时候我的篷友,一个法国人出于好奇,跑过来看肥肠的包装袋,看完了以后用一种很复杂的表情问我:你们中国人还吃这个……我当时满嘴都是肥肠,被他一噎话都说不出来。还好最后台湾师姐帮我解围,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经过加工的食品,犹如法国人吃鹅肝(!),而且中国人尊重生命,杀了猪以后不会像美国人一样把它们的内脏都扔掉云云……也是这次吃火锅我才知道,原来蟹棒是鱼肉做的,不是蟹肉……

第二天白天出野外,我看周围同学都穿着登山靴,就我自己穿了一双旅游鞋。当时我想,这一路上都是沙漠平地,应该不用那么高级的装备吧,结果自己做起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会事:戈壁虽然平,里面的石头,软的都被风化刮走了,剩下的家伙一个赛一个的硬,而且有棱有角,像利刃一样,走了没多久鞋子两边就都破了。靠,这还有一个星期,找这个趋势发展,没几天我不就要赤脚走了。不过事实证明,我东莞出的耐克鞋还是坚韧的顶住了压力,熬到了我回Pasadena的那一天。

第一天出完野外收工回营地,看到一个以前似乎没见过的人,仔细分辨才发现是我室友。靠,怎么一天不见就变这么沧桑,脸上蜕皮蜕得像风化一样,看来这个地方阳光强烈又干风又大,赶快摸摸自己,看是不是也变成这样了。上下摸了一通,发现似乎我的脸还好,没有那么惨,就是耳朵上的皮都晒掉一层而已。我室友向我抱怨说,他当时买了SPF45的防晒,以为够了,没想到还是完全不够。我回头看了一下我的防晒霜,幸亏一开始买防晒霜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号越大越好,于是买了一瓶SPF85的,这才勉强顶住。

夕阳 星夜 日出

按理说,加州这边应该是看夕阳很美,因为在西海岸。可惜我之前一直在城里住,有很美的夕阳也都被房子挡住了,看得不是很尽兴,只有在寒假和鹏飞一起去La Jolla的时候看到过很赞的夕阳。没想到这次在沙漠里的湖边,同样也看到了很美的夕阳,湖里有很多水鸟,日落的时候排成一排,三三两两飞过,背景里夕阳和晚霞映出远山的轮廓,确实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Salton Sea在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的南边。这一带地处沙漠,天气晴朗,号称全美观星最佳场所。晚上我吃完饭,走到湖边跟我家娘子打电话,一抬头赫然看见满天星斗布满夜空,霎时有种被震撼的感觉。于是赶快摸出相机和三脚架来照。可惜我没有买遥控装置,不能长时间无接触自动曝光(那个b曝光要求手指头一直按在快门上……这设计真是太不智能了),不然还真想曝光一个星轨出来。曝光30s,拍了几张,赫然发现一颗流星,可惜当时没许愿。

星空是很漂亮,可是一个人看星空实在是有点煞风景。这样看了两天,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打电话给娘子,被诊断为“宇宙恐惧症”,唔,看来我骨子里还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有机会两个人一起来看会估计会浪漫很多。话说,2009年是世界天文年呢,400年前人们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开始巡天之旅,试图在宇宙里发现什么。这么说来,人类是不是也是出于这种对宇宙的敬畏和对孤独的恐惧,才开始天文研究的呢?扯远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早晨的景致也很美。尤其是当朝阳照在湖对面的山上,整个山都是一片绯红的颜色。早晨的色调是一片绯红,和傍晚的金黄色对比强烈,但遗憾的是,最美的时间太短了,只有几分钟。我想用相机把绯红的远山照下来,可惜摸出相机,太阳就已经露出地平线了绯红色霎时被强烈的阳光取代。没照到朝霞算是我此行的一大遗憾。

花 鸟 石

这次去最大的亮点是野花。三月份是加州看野花最好的季节。我们去的地方虽然不是看野花最好的地方(好点的地方据说有Death Valley),但是也能看到很多很美的花。不过这次去一个巨大的发现是知道了我自己其实还是对某些花花粉过敏的,某日在野外推雷达小车,推着推着就泪流满面了,怎么都止不住。本来眼睛就小,最后肿得睁都睁不开。老师Joann看着没办法,最后从急救箱里找出一些吃一片可以治疗过敏,吃多片可以治疗蛇毒的药给我。吃过药以后好了一些,但是副作用是很困,最后测量结束坐在车里就睡着了,因为我拿着GPS还要负责做路标,Joann就喊我,但是喊都喊不醒,最后就糊里糊涂回到营地去了。






除了花,这边鸟也很多。因为在湖边,有许多水鸟,其中有一种鸟白羽黄嘴,体型很大,嘴也很大,长得像鹈鹕。不过我专门问了一下老师,他们说这玩意不是鹈鹕,而是一种名字很难记的东西……某天去测地磁异常,刚下车就看到一群大雁在天空飞过,一开始是排成人字,后来又飞乱了。可惜没有组合成bbs上流传的那两个形状。


沙漠里面,除了花和鸟,也就石头稍微可看了。周三我们一干人等抽了一些时间到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里面浮光掠影地做到此一游状。这个公园是一个很好的地质博物馆,经常看到整座山在热胀冷缩下风化,从大块的石头变成小块,最后变成齑粉。有的时候风带动沙子,也能把石头雕琢成各种奇怪的形状。我们的车最后停在公园的正中间一块号称骷髅岩的石头下面,这边都是几层楼高的砂岩,拼在一起组成一座大山,其中一块形如骷髅,因此得名。大家见了石头都开始兴奋,不分老少就开始往石头山里爬,我也跃跃欲试,结果手往石头上一扒,发现风沙腐蚀剩下的石头都很硬,稍微划一下就是一道血口,加上我鞋子摩擦不好,还带着一个很笨重的相机,只好作罢,从侧面选了一条简单的路开始绕,绕到最后倒也能爬到这座山的尽头,一条10层楼左右深度的大石堑旁边,站在很高的地方看广袤无垠的沙漠,以及远方像蚂蚁一样的大巴车,确实很豪迈。回去的时候看到班上一个女生在两块垂直的石头之间徒手爬到了三层楼的高度,确实还很为她捏了一把汗,不过最后人家还是安全回来了,而且毫发未损,不像我,为保护相机腿上磕了一下,出了若干道口子。

                  这张是我室友给我照得,镜头前面和镜头后面的头都够呛……
                             那个红点就是攀岩的女生了……
                          传说中的骷髅岩

最后一天我们去一个盆地测引力异常。结果车一路沿着山路开过去,上坡下坡能有45度角,像过山车一样,而且路一边是10米高的悬崖,一边是海军的靶场,里面有很多没有爆炸的哑弹,不能进入。我本来还想明年做这课助教来着(似乎是我们办公室的传统),现在发现自己车技显然还没有到能够对一车人负责的程度,只好算了。盆地四面都是石头山,中心是戈壁,晴空无风,燥热异常,我们还要扛着很重的引力仪和GPS,差点没虚脱。不过要是不测量单看风景,这里还是很美的,最典型的荒漠风光。有机会了希望也能到国内的大西北一游,像杨森一样。


蜘蛛 蝎子 虫豸

刚到沙漠里的头一个晚上,大家坐在营地里聊天,突然一个UCLA的同学跑过来,兴冲冲的给大家看他用自己的小数码拍的视频。原来他在营地里走的时候,发现一只蝎子,于是就用自己的小数码给它录像。现在的小数码真先进,还有红外夜视,于是他不仅录了一段可见光波段的,还录了一段红外的。我现在还没有拿到UCLA的照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传上来。

又过了一天,我的篷友,还是那个法国人,突然拉着我跑到我们帐篷前面一个装垃圾的塑料箱子旁边,说他看见一只蜘蛛。我一看,居然是来之前上急救课还专门讲过的黑寡妇蜘蛛,有我大拇指甲盖那么大。蜘蛛见到我们的光就跑到一个小洞里面藏了起来。我们把这事给所有同学说了,让他们小心,然后自己还是心安理得回去睡自己的帐篷。

最后一天收工回家的时候,突然有一组在无线电里喊,说他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东西。最后拿回来一看,是一个沙漠龟的龟壳。经专业人士辨认,这只乌龟至少活了100年了。不知道为什么就只剩下一个壳,到底是羽化成仙了,还是遭遇了什么不测,就不得而知了。

挖坑 灌水 工作

我们去实习,主要是练习使用各种地球物理专业仪器,主要包括地震仪,地磁,地电,雷达和引力测量。于是去的第一天第一个任务就是在营地周围挖坑布地震仪。不过这个地方是州立公园地带,法律上是禁止挖坑的。我们只好找了个没人看得地方偷偷挖了个半米深的大坑(主要还是我和我室友两个勤劳的中国人挖的)然后把地震仪埋进去迅速填上。后来吃饭的时候我们几个中国同学用中文聊天,地震达人我室友就说,美国真是麻烦,布个地震仪要挖坑还要等手续经批准,结果搞得进展缓慢;在国内不要说挖坑,就是要打一口很深的井探地下结构,说打就打了。聊开去,也谈到什么征地修铁路,美国说在加州建高铁说了10年,现在一点动静都没;这要是赶在中国,建一条铁路,也就几年的事就通车了;两种制度实在不知孰优孰劣。

如果第一天干了一些挖坑的事,第三天我们测地电就是先挖坑再灌水。我们需要在一条直线上每隔5米埋一个电极(那条直线是我走的,结果一点都不直),为了保持电极与大地接触良好,在每埋一个电极以后,要有专人给它浇一瓢水。结果布线的时候就像植树,第一个人选好位置,第二个人用大锤把钢钉一样的电极垂直插在土里,第三个人再跑过去给电极浇一点水。测地电的老师也很喜欢照相,手持一台30D+18-200,结果测地电非常闲,花一个小时等机器自己测就好了,于是他到处拍照,最后照了1k多照片。

第四天去测地磁。我主要负责GPS找位置,不过本着每个人都要测量至少一次的原则,也让我测了一次。测地磁身上不能有金属物品,于是我差点连皮带都给扒下来了(最后没有扒,不然裤子要掉了)。最后胸前挂了一个炸药包一样的铁盒子,手持一根3m多长的探头,非常像一个扫雷的工兵+跳大神的巫师。

地震 采访 总结

说来也巧,我们去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布设地震研究仪器和分析数据,结果第二个晚上凌晨4点的时候,就遇到一场地震,强度在4.8级左右。当时正是晚上,我躺在睡袋里,突然觉得大地一阵乱晃。我大概知道是地震了,不过因为实在太困了,就懒得起来,因为知道自己是睡在帐篷里,就算塌了我也不会有事。第二天早晨发现还是很多人当晚起来了,问他们原因,说是地震无所谓,但是我们住在湖边,如果地震比较大的话可能引发海啸,所以要躲到高处去,说的我很后怕。

第二天有几个搞地震的同学像磕了药一样兴奋,因为头一天我们刚把地震仪都布下去,就来了这么一号地震,当场就可以看一下。于是大家把地震仪的数据调出来,一通乱算,最后估计出来震源大概发生在离我们30km的地方,震级为6左右。于是有人就打电话回学校让他们查南加地震台网的数据。南加地震台网的数据令我们比较失望,震级是4.8,距离到我们营地也只有10km。我问了一下系主任Rob,他说,我们的地震台刚布下去,还没校准。不过“You can either believe their results, or ours”。

过了几天又听说一个消息,那场地震搞得附近居民人心惶惶,于是NBC电视台准备采访一下专业人士,扭转半天,跑到我们系里去了,结果居然听说有一组联合调查组(其实就是我们这个课的师生)就在震中附近。于是他们就辗转跑来要求采访我们。Rob听说有采访,表现得很复杂,给我们讲了一晚上以前接受采访的经历:据说当年他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普查,顺序是按照zip code来的,结果有电视台采访了他们,然后消息以讹传讹,最后就变成了Caltech的地震学家手上掌握了数据,知道下一次地震会发生在哪个zip code,于是天天有电话打到系里来,大家不胜其烦。不过出于系里的形象,他不去接受采访也不行。于是当晚他沐浴更衣,就等电视台来了。

不料电视台放了我们鸽子,说是山路艰险当晚无法赶到有拖到第二天上午。大家都觉得很囧,本巴不得第二天早点测完就回家歇着,现在还要等他们。到了第二天,NBC果然翩然而至,问了Rob若干问题,Rob就太极推手回他们,说现在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云云。电视台要做节目,只有访谈不行,于是还找我们摆拍,本来我们一群学生吃完早饭站在那边聊天说笑,摄影突然跑过来说想让我们配合一下拍一个正在讨论科学问题的镜头。于是我们就围成一个圈,表情严肃的继续聊天说笑。后来他们还让一位UCLA的老师摆拍了一个“旷野中行走”的飘逸造型。当天晚上6点半NBC 4台就播出了这个2min的采访(看来他们效率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个采访让我们都很囧,除了Rob的谈话,剩下的就是UCLA的几个本科女生扛电线的镜头,大部分男性研究生的镜头都被剪掉了。

采访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收拾行囊返城回家了。看着路边的风景一点一点变绿,我还是很兴奋的。先是看到了路牌上有Pasadena,没多久,就看到了Caltech的小校园。这个春假的田野实习就像大一时候的军训一样,经历了这一场考验,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很美,而学校生活其实也有它的优越性。不管怎么样,好好珍惜生活点滴要紧。

4.5
于Pasadena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