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去了趟北京,走之前最后一晚闲来无事,听说有个很著名的书店叫万圣的,于是被志莹带着跑过去翻阅。后来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激光如何偶然发现》("How the laser happened: adventures of a scientist"),原作者是汤斯,MASER和激光(注意当前的wiki页面对激光发明的介绍有误)的共同发明者之一。译者为中山大学的关洪教授。
和前几篇读书笔记所介绍的书的作者背景类似,汤斯也是来自美国相对欠发达地区(南卡罗来纳州的农村),本科是在南卡Furman大学就读,是该校当年唯二的物理系本科毕业生之一。本科毕业后去了附近的Duke大学念硕士。硕士毕业后,他本想留在Duke继续念博士,但是没被录取……于是他攒了一小笔钱,自费到Caltech念物理系博士。博士毕业后,他先去了贝尔实验室,在战后被哥大聘为物理系教授。在哥大,他发明了MASER,并在其后参与了激光的发明。接下来,他陆续在华盛顿的一些防务政策机构,MIT以及伯克利工作,主要从事一些科技-工业-防务政策咨询以及射电天文学的工作。
我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美国科技的发达来源于其对19-20世纪的若干实验工作者,尤其是实验物理工作者的重视。从事实验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天才,也不需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只要一直做下去,总会有所发现;而这些发现本身日积月累,对于现实社会,尤其是实际物质的工业生产必然会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就能起到科学->技术->工业->科学的良性循环。汤斯的经历对此观点确实是一个良好的注解。汤斯最开始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的是微波研究,其工作相当大程度上来源于二战中雷达的发展。在工作中他发现微波有可能被收激放大,这就导致了微波激射(MASER)的发现。起初微波激射效率极低,但是大量实验研究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原理有相当多的实现手段,包括可见光波段,于是有了激光。而激光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显而易见的例子包括现在大部分人的无线鼠标,光纤通信以及少部分人的蓝光DVD,还有一些不太可见的例子,比如朱棣文部长的光学冷却,还有计时用的光学梳。
另外让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与传统上认为的优秀学者不应该参与政治不同,汤斯相当积极的介入了政治,尤其是国防领域。他是国防部高等研究院的积极拥趸。与之类似的美国物理学工作者还有惠勒(读书笔记一提到过)以及泰勒,而他们的思想与反核的奥本海默形成一些对比。当然奥本海默也是积极参与政治了,只不过是与他们不同的方向。这恐怕就是美国版的“学而优则仕”。中国其实也不乏类似的物理学工作者,从钱学森、郭永怀到李远哲。所学能致用,所做有人用,应该是对实验物理学家的最高奖赏。
(注:本文是2011年的老文了,当时写了一半放草稿箱,现在补了最后一段重新发上来。)
Friday, March 29,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