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30, 2009

好消息一则

以下为转载
=====================================
  上海4月29日电(记者刘丹、张建松、杨金志)29日,总投资约12亿元的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竣工并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竣工典礼,并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启动竣工装置。

  如果说医院X光为人体骨骼和血管“拍照”,那么“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发出的超强X光将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带来一场“成像革命” ——它将利用比普通X光机亮上亿倍、强百万倍的同步辐射光对物质进行微观“成像”,为许多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最先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

  “若把19世纪末伦琴发现的X光看成是一支蜡烛,那么同步辐射光就是光芒万丈的太阳,足以照亮整个微观世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经理部总经理、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洪杰说。

  科学研究早已发现,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就是同步辐射光源,能为人类开展尖端科研提供巨大便利。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全球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已有60余座。在我国,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北京光源”,第二代光源是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第三代光源就是“上海光源”。

  在国际上已经建成的20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上海光源”的能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美国、欧洲的有关设施。它还将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一起,形成堪与美欧媲美的亚洲光源群。

  与第二代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相比,第三代“上海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4纳弧度,二者相差近40倍,(注:在同等能量下)其得到的光亮度相差约1600倍(约三个量级)。 “上海光源”拥有的高强度、高亮度、高稳定性等特性,可用以从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微电子、石油、医疗诊断等高技术的开发应用的实验研究。

  “上海光源”实验部主任何建华说,仅以生命科学为例,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科学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的制高点。而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为主要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8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进行。

  开放共享是大科学装置的显著特点。“上海光源”具有建设60多条光束线的能力,届时可以同时向上百个实验站提供从红外光到硬X射线的各种同步辐射光,给用户的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年。目前,首批7条光束线与实验站全部完成安装和调试,所有60多条光束线计划在未来15年内完成安装调试。

  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收到全国78所大学的301份使用申请,共计2868个机时段23000个小时。“如此大规模的申请,恐怕将‘上海光源 ’明年的机时量排进去都不够。”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主任贺战军说,为了保障“上海光源”的有效利用,目前7条光束线各建立起8至10人的专家评审组,得到评审组评审通过的用户可得以在“上海光源”免费进行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冼鼎昌说,“上海光源”将为提升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而且这种特有的大平台科研氛围,将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天然的优良条件。

  “上海光源”2004年12月25日破土开工,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向国家申请建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建。 
--
=====================================

查了一下,这玩意能量是3.5GeV,虽然只有Argonne的一半……但是比Berkeley那个ALS还是要好多了(能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且估计一开始还是比较缺人的。肯定会慢慢加束流。

可以跟老板商量下,假如以后排不上美国的机时,也许可以派我回去做实验,也好沟通人脉……反正离家就不到三个小时汽车……

Friday, April 24, 2009

想法一则:我想读(中文纸板非教科)书

今天注册了一个豆瓣id……我是土人,刚刚注册。说实话我对这个网站的印象就是,大家在一起写书评和互相推荐书籍,当然今天才知道原来也可以对电影做一样的事……

我确实是因为想找些书来看才注册这个网站的。当然,令我失望的是,注册以后我发现大部分书评和书本身的内容其实还是差得挺远的,而且……我确实想看书的文字,而不是别人嚼过的东西。但是这个功能我暂时还没从豆瓣上发掘到(想看书似乎只能电驴了……)况且我天生对pdf文档电子书免疫……

刚才和Hasegawa聊天,发现他有一本书我很感兴趣。突然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几本中文书,但是很快就看完了。多数休闲类文艺读物(我不是说工具书)其实再看机会不多(至少对我是如此……)。另外一方面,美国这边想读中文书……确实是够呛,在美国买,中文书店就没几个,书又很贵而且想看的未必就有……从国内买然后寄,运费比书还贵,时间又长,总归是心里觉得不划算。

于是想到,能不能搞一个互助计划之类的,大家有什么书,都拿出来列成清单:

假设:大家都是想看书但是想尽量少花钱却不在乎时间……同时假定物理距离近的同学往来会更加密切。

1. 如果两个人彼此有对方想看的书,比较快的方法是直接互相邮寄,USPS最便宜的一周内应该能到,一个月看一本,运费平均5刀左右,应该可以负担起。这个比较折中。

2. 如果我有一本书很多人比较关注,比如,假设我有一本书东海岸NYC的鹏飞和陈明想看,那么,我在去Argonne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把这本书留给Chicago的孙冰或者志莹同学,或者,有东海岸的同学来LA玩的时候,可以把书留给他们。这是第一道,接到书的同学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当地传阅……然后,本着“物理距离近的同学往来会更加密切”的假设,她们在去NYC的时候可以把书交给想看书的人。

(我知道这个网络的算法很成问题,其实应该搞个高维概率密度矩阵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下的,可是讨论文艺书籍的时候请当我没有学过代数。)

3. 如果我想看某本书,本着2的流程,这本书应该可以用最少的钱流到我的手里,当然我现在没法证明流通时间是不是无限长。

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有没有一种收件人付邮费的运输方式……这个比较合理,但是USPS网站没有找到。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知道这个方法不甚靠谱,欢迎达人指点。

=======================================

我现在手上有如下中文非理工类学术书籍:

《初刻拍案惊奇》——一本男盗女娼故事集,无脚注尾注,需要高中以上古文功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你没看错……就是那本非常晦涩非常装13的书,是刘岩的,被我霸占了,我对不起他……
《万历十五年》——我上本科一年级第一次去周末书市跟人砍价买下的盗版书。内容完整,直逼正版。

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兴趣……我都看完了。

噢,我们寝室还有一套竖排版缺了一本的《天龙八部》,以及一本简体字《新约圣经》……

我想看:

《射雕英雄传》《再刻拍案惊奇》
纽约摄影教程(估计有的人不肯借给我,我有电子版)。
要是可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挪威的森林》也想看看,因为我还没看过,但是似乎没读过就不敢跟人说兄弟咱也是出来装13的……

Tuesday, April 14, 2009

毫无美感可言……







我不是说Berkeley的校园毫无美感可言。Berkeley很漂亮,校园大气,建筑优雅,植被茂盛,繁花盛开,食堂前同学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名媛淑女漫步校园且围观群众情绪稳定,比南加州的LA好了去了。只可惜天气冷得超乎我想象,快门都按不下去,一心想着赶快拍完,根本无心找镜头感;况且镜头后面的头实在太差……所以照出来的照片就成这样了。

湾区很好,特别是夜景。接下来要值三天夜班了,第一次独自工作没老板带,不知道会怎么样呢。Anyway,好好干吧。

Friday, April 10, 2009

一群人,一首歌,一段青春

本周早些时候,看到好多人的签名档突然换成了“一直很安静”。一开始很奇怪,后来上bbs,看到十大第一题目是《唱<一直安静>的那个阿桑去世了》,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设签名档。再后来上某山寨SNS网站,更惊诧于一瞬间之内,所有人都成了她的粉丝,而且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在线听(非正版)歌活动。当天我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土了,虽然很早前就听过这首歌,但是却一直不知道是谁唱的——不过当天晚上这种心情得到了扭转,因为我发现有人的签名档变成了“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放同一首很熟悉的歌|终于知道是谁唱的”——看来我并不孤独。

嗯,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确实不孤独。

时间往前推四年,也是一个希望的春天,38楼的5层新添了几台电脑。于是每个周五的晚上,隔壁的504会传出来这样的喊声:

“偷塔!”
“回城!回城!”
"下路,下路!"
而且一般会以以下一句作结:
“艹,傻X啊!!!!!!!!!!!!!!”

当时引领潮流的是可人(潮流是以谁嗓门大,骂人粗犷评定的),然后同伙开黑店的有冬蕾,佳祺和昕航,还有冯明。先是玩3C,后来还有海战,都是魔兽的RPG地图。我寒假回来,说Dota这个地图好玩,结果被人嘲笑。一年后大家都开始跟风玩Dota,到最后我水平最差,这是后话。

我是经常几个寝室跑来跑去观战的。观战的乐趣比拿起鼠标手刃对手爽多了(这就是意淫的快感)。同来观战的一般还有斯天和以后号称“波函数1/3”的猴头守君,志勇不做文青以后也经常加入,每次他看到我都会眨一下水汪汪的眼睛,欲言又止地说“东舟……”,以及从明德回来考察的华纳王先生(他会先很猛的推开门然后说“我优秀!”,后来随着体测难度增加,这句话就变成了“妈的,我做优秀”)。只有鹏飞不打,那时他的兴趣集中在抽象代数以及群,环,域和理想上。一般他们开打了,我会踱过去,然后从人群中的缝里瞅过去,然后说:

“看来你们要赢/输了啊!”

多数人会回一句:“你能不能换一句啊!”,不过他们后来就不理我了。最后只有猴头会回我一句“切~”

可惜在网上对战,这帮物理系的宅男毕竟不是职业开黑店的,一般都是输得多。输了以后要发泄郁郁之情,就要开总结讨论会,讨论会最后就会变成批斗会,一般是被杀最多的那个家伙挨骂,然后这个可怜的人反驳,最后就变成了一群人掐架对骂。最后的最后,孟冬会大喊一句:“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这帮家伙才会消停。

除了玩魔兽,偶尔也会玩玩别的休闲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华纳王先生考了状元,湖北省某天都市报奖他一台联想电脑,那是我们这一带寝室的第一台电脑。我记得大家玩的第一个游戏是《征服美洲》,第二个游戏就是仙三了。一群人挤在一个14寸的小屏幕前,随着景天,雪见和龙葵一起跋山涉水降妖除魔,一起跌宕起伏泪流满面。志勇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在说“我的雪见!”到了大二,506的基元买了一台还比较拉风的台式机,于是到了周末,一群人就会挤在506门口,从仙剑一玩起,按照每个周末通一个游戏的速度,一直打通仙三外传问情篇。那一段时间堃堃的作业救了很多人。

游戏玩累了,于是大家就开始看各种电视剧。当时《仙剑奇侠传》恰好热播,正好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于是周日中午的时候会看到一群人聚在可人只卡不死的IBM品牌台式机屏幕前,抱着艺园的炒米饭对女主角刘亦菲评头论足。讨论的结果一般都是他们一副陶醉的样子,大喊“想入菲菲”,然后抹抹嘴继续开打。那个“入”是动词,这个我知道。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一直很安静》这首歌。当时不知道是谁唱的,只知道是电视剧插曲。后来有一次,我听到可人在放这首歌,就问他:“这首歌叫啥”

可人查了查,说:“叫《一直很安静》”
这个时候斯天跑进来,对可人说:“靠,你YY的刘亦菲是邓拓的师妹,哈哈!”
可人就开始无厘头招牌大喊:“我的菲菲!谁敢动我的菲菲!”
东蕾接了一句:“靠,就凭你!”

然后大家就开始乱扯。和以往一样,文青志勇进来转了一圈,然后发着短信出去了;守君进来对我说:“唉,我又堕落了一天,晚上我们去自习吧!”然后继续看他们玩去了;华纳王先生先是冲进来说:“我是优秀!”然后抱着他的一盆袜子去水房洗去了;还没出家的三角攀岩回来,然后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场论;鹏飞会带着广告一样的钥匙链周五下午七点回家,周日晚上七点回来,然后继续去三教三楼看代数……这不过是和所有别的周末一样,最最普通的一个周末。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把《一直很安静》这首歌从maze上拖了下来,然后加进了我的播放列表。后来每到周末,我开始玩游戏或者灌水未名的时候,就会放那个列表,里面也包括了这首歌。

再后来,大家一起考托福考GRE,华纳王去了香港,我去了台湾,么哥搬进了502,志勇和鹏飞得了数模大奖,再后来就是大四,志勇赚了大钱,华纳王携mm双飞去了帝国理工,鹏飞去了哥大,我跑到了村里的理工大;奔出国的其他人都去了理想的地方念屁爱去地;游戏组似乎不玩游戏了,开始玩深沉;猴头继续读研,现在变胖了很多,基元和三角都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去了……大家就像蒲公英一样被撒到了地球的各个地方,慢慢的生根发芽。

只是有时候,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看到那些熟悉的场景,我还是会像触电一样。看到阿桑去世的消息,我很小心的从电驴上把她的专辑全部拖了下来,又听了一遍。只不过我分不清楚,听到《一直很安静》这首歌,我到底是在缅怀她,还是缅怀我逝去的青春。

4.11

于Pasadena 宅